李鸿章的饮食趣闻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03.16 点击数:10
新晨报

【副篇名】“李鸿章杂碎”

【报纸名称】新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3.16

【版次】第18版(鲁食文化)

【入库时间】20130410

【全文】

相传,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让掌管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去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同时出访美国。一次在宴请美国公使吃饭时,随行厨师做了丰盛的中国菜肴,客人吃后仍嫌不足,于是李鸿章下令厨房再添新菜,但此时厨房准备的正菜已经用完。厨师无奈,只得取配菜时剩下的水发海参、鱼肚、鱿鱼、熟火腿、玉兰片、腐竹等余料下锅混烧上桌,客人们尝后竟然赞不绝,一致夸奖此菜多滋多味,醇香不腻,咸鲜可,并询问此菜名,李鸿章回答道“杂碎”。从此以后“杂碎”就成了中国菜的代名词。同时不少旅美华侨开设的餐馆也纷纷改名为“杂碎”馆,而食单上也书“李鸿章杂碎”之名,从中大获其利。“李鸿章杂碎”也因此名声大振,风靡一时。“杂碎”实际上应作“杂烩”,因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杂碎”即是杂烩的方言。所以至今在美国的中国餐馆仍将其写作“杂碎”。中国文史馆的张伯驹先生亦曾写过《李鸿章杂烩》一文,称它“驰名国外,凡在欧美的中国餐馆,莫不有此一菜”。李鸿章杂碎这件事在《清朝野史大观》也曾有记载,不过说法略有出入。李鸿章出使欧美时,“在美思中国饮食,嘱唐人埠之酒食进馔数次。西人问其名,华人难以俱对,统之名日‘杂碎’。自此杂碎之名大噪”。

如今,李鸿章杂烩在海外仍颇享盛名,特别在美国深受欢迎的程度几乎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如1968年泰国总理访问美国,白宫负责接待的官员知道他喜欢吃中国菜,特意向华盛顿的皇后酒店订了50份“杂碎”。酒店老板大为惊讶,解释说:“杂烩”在中国是下等菜,上不了重大筵席,不应该用此菜招待国宾。白宫官员却告诉酒店老板,这是美国人公认的中国名菜,只有上了这道菜才够味儿。

喜爱食品在英国海关受阻

晚清重臣李鸿章,虽每餐都有山珍海味,但他仍喜欢吃咸菜和响蛋(皮蛋的一种,里面是液体的,略带臭味),他认为饭后吃一小碗米粥,再佐以咸菜和响蛋,那才是最可的尾食。

说来有趣,他这种饮食习惯还带到了外交活动中。一次,李鸿章出访英国,他特地命厨师随船带了两坛子咸菜和30只响蛋,他乘坐的专轮抵达英国港后,海关人员进行检疫,当一位检验员敲碎一只响蛋时,被一股迎面冲上来的臭味熏得直喊“臭,臭,有细菌。”接着打开咸菜坛子时,又闻到了一股怪味道,结果这些食物被检验当局确定为“不清洁食物”,不准带上岸。李鸿章发怒道:“我身为外交大臣,连我爱吃的东西也要干涉,这太岂有此理了。”因此不肯登岸。英国外交大臣不得已只好上船会见李鸿章,向他解释说:“为了人民的健康,英国是不允许任何不清洁食物流入国内的。”李向其解释:“这两种食物有益无害,酸臭味能刺激食欲,实乃佐餐之食物。本大臣每餐必食,绝不可少,贵国制造的奶酪不也是带些臭味吗?”英国外交大臣听了此番话后将信将疑,无奈只好再让人进行化验。出人意料的是:化验结果不仅证实这两坛咸菜没有传统性疫种和细菌,相反,里面还含有大量的消炎物质青霉素,是消肿、退烧的“良药”;响蛋虽呈黑色,非但没有细菌,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英国大臣惊呆了,只好向李鸿章表示歉意。

在李鸿章离英前夕的答谢宴会上,他拿这两道菜来招待客人,出于礼貌,英外交大臣只好勉强尝了些,但尝后却连连点头称赞道:“好吃,鲜得很,开胃。”第二天,英国许多报纸都刊登了此事,这不仅为咸菜和响蛋做了免费广告,而且在英国的一些华人餐馆也抓住商机,腌制起咸菜来。然而,由于响蛋的制法只有无锡常州一带的人懂得,一时无法炮制,只好改做皮蛋,从此,这两种菜肴便成为华人餐馆的特色之一,颇受食客们的青睐。

用胡桃仁给荷兰公使治病

李鸿章在外交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保持相互往来和及时沟通信息,还出主意,用食疗方法帮助外交官治病。传说,清末时期,有位荷兰公使,由于长期失眠、健忘而影响其来中国的谈判工作。颇懂食疗的李鸿章就送给他用核桃仁制成的“胡桃仁酪”,劝他服用。说来也奇,仅试用一个月,顽疾霍然而愈。为此,荷兰公使很为感激。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