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小说,更是一部晚清历史画卷——读《晚清第一相李鸿章》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10.27 点击数:20
中国文化报

【报纸名称】中国文化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10.27

【版次】第7版(公共阅读)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陈旭光

余云叶的《晚清第一相李鸿章》以李鸿章这个毁誉参半、复杂而富于传奇的晚清重臣为传主,写出了李鸿章波澜曲折的一生,通过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晚清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官场、宫廷等广阔而真实的历史画卷,呈现了一段中国近现代变革的历史。作为一部历史小说,本书在给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艺术享受的同时,更带来许多深刻而凝重的理性思考。

写李鸿章的长篇小说或历史传记并不少见,但绝大多数缺乏文学性。有的长篇小说虚构得太多,离历史太远,可读性不强;或又仅以某段历史为背景,缺乏广度;或偏重于主角的某一点,缺乏多面性;或对人物的褒贬走极端,缺乏辩证性;或有不少历史错误。总之,这些历史传记小说,往往缺乏跌宕的情节和辩证的观点,人物形象欠鲜明,感染力不强。

本书作者余云叶,著有长篇小说数部,其中《黑鸬鹚,白天鹅》获《文艺报》全国文学作品评比一等奖,并在美国中文大报《星岛日报》连载,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关注和反响。小说《晚请第一相李鸿章》,堪称余云叶呕心沥血之作。为了写好此书,作者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一方面阅读研究、钩沉考证大量历史资料,一方面沿着当年李鸿章的足迹,做实地考察、采风。

作者从北京出发,一路逶迤,先后走访了天津大沽炮台、保定直隶总督府、山东茌平水淹张宗禹处、威海刘公岛中日海战和丁汝昌殉难地、济宁剿捻大本营,接着又来到李鸿章故乡合肥,参观他的出生地、墓地,然后又到了上海、浙江嘉兴、江西建昌,再到湖北、云南、广西、广东、海南,行经10多个省区市,历经酷暑和严冬,最终写出这部作品。

细读此书,我觉得本书的写作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首先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叙述大开大合,引人入胜,可读性强。其次,人物形象鲜明,主要人物富有立体感,写出了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者既写了李鸿章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又写他甘冒杀头危险,公开抗旨不遵,反对向列强宣战,极力还原当时历史语境的复杂性和李鸿章作为个体的无能为力和忍辱负重。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人物或昙花一现的人物,让人看过都有深刻的印象,如胆大敢言的段祺瑞,誓与丈夫李鸿章生死与共的莫氏,作为水师提督才能平庸的丁汝昌……毫无疑问,这些人物都是在作者细研史料后,大胆虚构和精雕细琢的结果。

本书具有历史的厚重感,给人以深刻的理性反思。作者写作时本着“大事不虚,细节不拘”的宗旨,书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代、年份都经得起查考。从小说的阅读中,可以清晰地辨识晚清约60年历史的沉浮流变。书中更是包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辨,如清政府20年经营的北洋水师,为何一战覆灭?本书还蕴含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教益。书中展现了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军事家的谋略、外交官的机智等,如李鸿章剿捻成功昭示人们:要成功须坚韧不拔,毫不退缩。本书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给李鸿章以客观而较为公正的评价:他不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卖国贼”,他是乱世能臣、朝廷忠臣、军国重臣,是中国实行近代化第一人。

另外,本书融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于一炉,语言通俗,格调高雅,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众多而鲜活,是一部晚清王朝的没落史、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自然也是拍摄影视剧的很好题材。

(作者系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