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祠御碑散落草丛,马上修 想给李鸿章找回祠堂,不容易

作者: 暂无 日期:2010.08.17 点击数:20
生活日报

【报纸名称】生活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0.08.17

【版次】A4重磅锐读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稼轩祠原为李公祠。

散落在草丛中的李公祠碑帽、碑座、碑身。 市民傅先生近日偶然发现,大明湖景区精心修缮过的辛稼轩纪念祠(简称稼轩祠)围墙外,竟然散落着李公祠御碑的碑身、碑帽、碑座。这一幕被人戏称“李鸿章”倒在了“辛弃疾”门前。文史专家认为,稼轩祠建筑原本就是李公祠,建议恢复其本来面目。景区方面表示将修复李公祠御碑,但恢复李公祠尚需时日。

□文/片本报记者 王帅军 实习生 杨锴

李公祠御碑现身草丛热心市民抄碑文

近日,芙蓉街居民傅道津在大明湖畔稼轩祠旁的草丛中发现了一方石碑,仔细查看碑文,竟然是李公祠御碑,碑帽上刻有双龙戏珠图案,碑身上镌刻着光绪皇帝颁布的圣旨。

此后数日,傅道津每天都会早早起来,拿着笔记本去抄写残缺的碑文。

16日,在稼轩祠旁的草丛中,记者找到了散落的御碑构件。在碑帽部分,双龙戏珠图案正中,刻有“纶音”两字,其释义之一,就是指皇帝诏书。

“根据内容来看,这是李鸿章去世后光绪皇帝颁发的诏书,褒奖他的功绩,并下令在其原籍和立功省份建立祠堂供奉。”傅道津解释说。

御碑历史价值很高景区拟修复安置

“对比太强烈了,稼轩祠修缮得很好,李公祠的御碑却躺在了乱草丛中!”在了解清楚碑文后,傅道津认为此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当即给相关部门写信反映此事。

数日后,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回复傅道津,他的建议已转到大明湖景区,景区查明,该碑刻早已断裂,正组织有关人员对碑刻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完毕后将安置在皖江公所内(现辛稼轩纪念祠东侧的院落)向游客展示。

16日,稼轩祠内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这些御碑构件并非新近才被发现,它们在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座碑历史价值很高,景区准备在近期修复,修复后将向游客展览。

稼轩祠原为李公祠辛弃疾“抢”了地方

稼轩祠外的景点介绍中提到:稼轩祠始建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曾是李鸿章生祠,20世纪60年代改为稼轩祠。

而文史学者李耀曦对此并不认同。“当年济南在大明湖畔修建李公祠,并非民间传说中的地方官员商绅为拍李鸿章马屁而为其修建的李氏生祠。李鸿章死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而皖江公所捐款碑表明,捐款是在光绪二十九年,大明湖李公祠的建成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

李公祠为什么变成了稼轩祠?李耀曦认为,这跟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关。在建国后,李鸿章一度被视为“卖国贼”,辛弃疾则被誉为“民族英雄”,就出现了这一现象。

“卖国贼”就该让出祠堂?专家建议恢复李公祠

“在今天,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趋于客观。李鸿章并不能被简单地当成卖国贼。”李耀曦说。

他认为,以李鸿章为领袖的洋务派不愧为中国工业革命的先驱,李鸿章也绝非旧秩序的维护者,而是受到重重制约的觉醒者。

“抛开这些不说,李公祠本身的历史价值就很珍贵。当时全国为李鸿章建祠堂十座,济南的祠堂保存最为完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李耀曦说。

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表示,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因,恢复李公祠尚需专家的进一步论证和政府部门的决定,短期内恢复有一定困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