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医学源流追溯之十一李鸿章是中国拍X光片第一人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6.21 点击数:10
大河健康报

【报纸名称】大河健康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6.21

【版次】第01版(头版)

【入库时间】20120110

【全文】

□记者 刘坤

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马关议和。他期望“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与日方代表反复辩论。在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在返回住处的路上,被刺客开枪击中面部,血染官服,当场昏倒。世界舆论哗然,日方因此在和谈条件上稍有收敛。

日本警方很快抓到了刺客。据刺客供认,他是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决定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新的战争。

日本医生医好了李鸿章的枪伤,但弹头却留在了颧骨内。这个弹头,如果拍X光片,可清晰显现,但在当时,日本没有X光影像技术。

X光影像技术在1895年诞生于德国。李鸿章出访德国,德国为他拍X光片检查身体,李鸿章在X光片上看到了这个弹头。他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第一人。

X光也叫X射线,X射线也叫伦琴射线,伦琴是德国科学家的名字。1895年11月8日,德国维尔兹堡大学的伦琴教授忙碌一天后又走进实验室加班,当时他研究的对象是一种奇特的光学仪器——真空的“克鲁克斯—希托夫管”。傍晚时分,他接通了管子的电源,偶然发现两米远的凳子上出现一片亮光。原来,那里放着一块涂有铂氰化钡(一种荧光物质)的硬纸板。他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原因使这块原来并不发光的纸板发光了呢?他敏锐地猜测,很可能是管子发出的某种“射线”到达纸板,使铂氰化钡发光。于是他关闭电源,这时亮光消失,如此反复几次,证实了他的猜测。

伦琴无意之中把手挡在管子和纸板之间,竟然能清楚地看到手指骨骼的阴影,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身体内部的骨骼。由于管子发出的“射线”尚属未知,伦琴就把这种射线命名为“X射线”,X是数学上常用的代表未知数的符号。伦琴用X射线拍下妻子的手部骨骼,无名指上的金戒指也清晰可见,这是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照片。1895年年底,伦琴发表了题目为《一种新的X射线》的论文。按照科学惯例,这种未知射线将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伦琴射线,但伦琴不重名声,坚持使用最初的称谓——X射线。于是,X,一个象征着未知的符号,就永远成为这种射线的正式名称。不过,科学界同时也把X射线称为伦琴射线。

伦琴发现X射线,轰动了学术界。1896年1月中旬,伦琴应召到德国皇宫,当着威廉皇帝和王公大臣们的面做了演示,引起全世界的关注。X射线很快应用于医学检查。由于伦琴对医学检查贡献巨大,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评选时,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物理学奖。

1896年6月,李鸿章出访德国,德国为他拍了X光片。李鸿章亲眼在一张胶片上看到了自己左颧骨内的弹头,“纤毫毕现”,连连称奇,称之为“照骨术”。据李鸿章的随从记载,这种照骨术“凡衣服、血肉、木石诸质,尽化烟云;所留存镜中者,惟五金类及骨殖全副而已”。

1897年,清朝《点石斋画报》以《宝镜新奇》为题报道了X射线,称其“照人肺腑,心腹肾肠昭然若揭”。在当时,这样的报道可谓及时。现在,人们都为闭关锁国的清朝如此及时报道世界最新科技而称奇。其实,清朝的闭关锁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此时的清朝,李鸿章等人发起并领导的洋务运动已经搞了20多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已被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一些率先开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大量出版书籍和刊物,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政治,此为“西风东渐”。

X射线在西方风靡一时,竟成为一种新奇的娱乐工具。绅士们纷纷拍X光照片,自我观赏也让别人观赏自己的骨骼和内脏。后来得知,X光对人体细胞有杀伤作用,就再也没人拍这样的照片了。

伦琴倡导严格使用铅板防护X射线的辐射,这一做法延续至今。如今我们去医院拍X光片,仍要穿戴铅围脖、铅裙,以保护甲状腺、生殖腺等。

伦琴之后,1942年,奥地利医生杜西克用超声波技术扫描脑部结构,20年后,医生们开始将超声波用于腹部器官的检查。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感知空间距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组织器官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是不相同的,因此其反射与折射以及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医生据此便可诊断所检查的器官是否有病。

1971年,英国人亨斯费尔德发明了CT,CT是一种高级X射线,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拍摄出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X光、超声波、CT一起构成了诊断疾病的三大常规武器,从而推动了西方医学快速发展。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