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以求却遭顽固守旧势力阻挠反对 李鸿章修铁路一波三折(图)

作者: 顾祖年 日期:2011.09.03 点击数:10
常州晚报

【作者】 顾祖年

【报纸名称】常州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9.03

【版次】第A12版:钩沉·连载

【入库时间】20111110

【全文】

唐山车站机车上的铁路官员(图中画圈者为李鸿章)

“先斩后奏”,修筑唐胥铁路

清末,面对顽固守旧势力对兴修铁路的百般阻挠,李鸿章并没有就此罢休。因为在兴办开平煤矿时,李鸿章已是深感“开煤必须筑铁路”,所以从实际出发,他一面批驳顽固派势力,争取朝廷允许修筑铁路,一面采取“先斩后奏”的办法,支持由开平煤矿出资修筑唐山到胥各庄(唐山丰南的一个镇)的铁路。

1880年唐胥铁路动工,第二年即建成。直到这时,李鸿章才正式奏报朝廷。为了减少阻力,李鸿章故意在奏折中把这一条铁路说成是一条运输煤炭的“马路”。然而,唐胥铁路通车后不久,清政府就以“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由,下令禁止使用机车。因此,唐胥铁路被迫改为驴马拖拽。这样,十分滑稽的一幕就出现了:几头驴马,力不胜任地拖拽着长长的运煤车在铁轨上艰难地行驶着。这就是名噪一时的“马拉火车”的故事。由于禁止使用机车,所修铁路几乎报废。李鸿章只得四处活动,据理力争,他称:“中国欲求富强之策,舍此莫由焉。”在他的努力下,清廷终于在1882年不得不同意恢复使用机车牵引。

稳步前进,再修铁路到天津

1886年,身为海军衙门总理的奕譞(醇亲王,光绪皇帝的生父)到天津巡视北洋海口,与李鸿章具体商议修路办法。奕譞后来说他对修铁路以前也曾“习闻陈言,尝持偏论”,反对修路,但经中法之战,又“亲历北洋海口,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于是支持修路的态度更加坚决。但以奕譞此时的权位之重,却也不敢大张旗鼓地主张修路,所以在天津巡视北洋海口与李鸿章商议时,也不得不想方设法避开强烈的反对意见。他对李鸿章说,如果修铁路,还必须从已修成的胥各庄一路修起,因为修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是为了运开平矿的煤,关系不大,反对的意见可能会小一些,这样此事才有可能办成。李鸿章也认为事情只有如此才可行,再加上在唐胥铁路基础上逐年修建,相当一段时间内所经之地都在他管辖的直隶境内,此事更易办成。

据此,李鸿章采取一点点来、稳步前进的策略。就在这一年,开平矿务局在李鸿章的授意下,以方便运煤为理由,将铁路延长到芦台附近的阎庄,总长从10公里延长到约40公里,唐胥铁路改称唐芦铁路。同时,李鸿章趁热打铁,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招集商股25万两。就在1886年年底,李鸿章又与奕譞相商,提出将唐芦铁路延长修建到大沽、天津。1887年春,由奕譞出面奏准动工修建,强调这段路是“为调兵运军火之用”,并将开平铁路公司改名为中国铁路公司。此路第二年便告建成,这条从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全长终于达到130公里左右。

可以看到,从1880年修唐胥路到1888年延长到天津,几年间李鸿章一直紧锣密鼓,不放过任何“可乘之机”,硬是一点点修成了铁路。其间当然也有小小的波折,如唐胥路刚修成时,一位英国工程师用矿上的废旧锅炉改造成一台蒸汽机车拉煤,却遭到顽固派的反对,曾不得不改用骡子拉运煤车皮,几经周折,方许蒸汽机车运行。

唐山至天津的线路修通后,李鸿章视察了这条铁路,亲身体验了铁路的快捷,大为满意地表示:从天津到唐山的铁路一律平稳坚实,所有桥梁和机车都符合要求。除停车检修时间不计外,全程260里,只走一个半时辰,比轮船快多了。

欲修津通铁路,终遭反对而搁置

这时李鸿章信心大增,想趁热打铁再把铁路从天津延伸到京城附近的通州。1888年11月,李鸿章又通过奕譞主管的海军衙门奏请修筑津通铁路,其理由是津通铁路将沿海与内陆联结起来,可以“外助海路之需,内备征兵入卫之用”,有利于军事、防务。这一奏请得到朝廷批准,没想到却捅了马蜂窝。顽固派本来可能是对醇亲王有所顾忌,对李鸿章悄悄修路忍之又忍,并未大张旗鼓表示反对,现在他要把铁路修到天子脚下,岂可容忍!反对声于是像炸开锅一样,一时弹劾奏章纷至沓来,并掀起了近代关于铁路的又一次大争论。

面对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的强烈反对,李鸿章这次因有醇亲王支持,所以敢与顽固派针锋相对,反复辩驳,毫不示弱。对于铁路“资敌”的责难,他反驳说,敌人前来也必须用机车、车厢运兵,我方可先将机车、车厢撤回,使敌无车可乘;另外,到时还可以拆毁铁轨或埋下地雷,使敌人不可能利用铁路长驱直入。相反,铁路将使中国运兵更加快捷。针对“扰民”观点,他以修筑唐山到大沽、大沽到天津的铁路为例,认为修路应当尽量避免拆毁民间房屋坟墓,万一无法避免时,只要给居民以“重价”,民众就不反对修路。至于说到铁路“夺民生计”,他认为更没有道理,从国外和国内已修通的铁路沿线来看,铁路沿线生意发达,修铁路、通火车只会增加各种职业。

然而,最后清廷却听信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对,决定缓办津通铁路。李鸿章再修铁路的计划终告失败。雷颐 据《辽宁日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