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访欧美五大强国李鸿章:清廷环球访问第一人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12.11 点击数:20
天天新报

【报纸名称】天天新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12.11

【版次】第12版:书摘·读史

【入库时间】20120210

【全文】

李鸿章出访欧美,从1986年3月28日离开上海,到10月3日返回天津,历时190天。期间,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水陆行程9万多里,遍访欧美8个国家,尤其是访问了当时欧美五大强国,实属不易。这在清代是史无先例的,可以说,李鸿章是清代大臣中第一个进行环球访问之人。

德皇派御车迎接

1896年6月13日,李鸿章乘火车抵达德国柏林,住在恺撒大厦。

在德国,迎接李鸿章的,是空前盛大的欢迎仪式。德皇还派御车来接李鸿章。

6月14日下午,李鸿章拜见德皇威廉二世,代表中国皇帝向德皇酬谢其干涉还辽之事。德皇表示,希望两国友谊长存,希望大清江山永固。15日,李鸿章拜访了德国外长马歇尔。

此后数日,应德皇的邀请,李鸿章参观了德国军队。德皇特意为李鸿章准备了一把虎皮椅。看到德国军队的精良装备与高昂士气,李鸿章不禁失声说,我如果有十营这样的军队,我就不怕小日本了。

李鸿章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有一段来历。那是当年他在筹建北洋水师时,有一次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到天津拜见李鸿章,告诉他:“中堂大人,我这次乘坐的军舰,是世界一流的军舰,技术装备最为先进,欢迎您有时间过去参观。”李鸿章对武器船舰最感兴趣,他满口答应,约好日期前去观看。

不巧的是,那天刮风下雨不利出海,李鸿章冒着风雨来到大沽口,但是德国军舰离港口还有几十海里,他们的船只在风浪中很难前行,这时柯纳德派了一只小艇前来联络,并带来口信:“今天风雨太大,在海中行船会有危险,您这么大年纪,就不必冒此危险了,可改日参观。”

随行人员纷纷劝阻,但李鸿章参观心切,加上不想让洋人看不起,毅然带翻译下了自己的船,登上小艇就去了。柯纳德见到李鸿章到来很诧异,他很感慨地说道:“中堂大人真是守约之人啊,这么大的风雨都如期前来,这样坚毅的性格,真像我们的首相俾斯麦。”从此之后,柯纳德逢人便说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东方俾斯麦”的名号就传播开来。

在公务之余,李鸿章还想要拜望一下那位神交已久的“铁血宰相”俾斯麦。

与俾斯麦论“军队是国之根本”

听说“东方俾斯麦”李鸿章要来汉堡,当地百姓奔走相告,纷纷走到道路两旁驻足相望,期盼能亲眼目睹这位东方大国的传奇宰相,汉堡官商还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准备款待李鸿章一行。俾斯麦自然也十分高兴,他戴上威廉一世赐给他的冠冕,佩上十字勋章,穿上盛装,以最高规格的礼仪准备迎接李鸿章的到来。

李鸿章此行是来向俾斯麦讨教治国治军方略的。他很快切入正题,问道:“要想实现中国的复兴大业,请问有什么可行之道?”俾斯麦沉吟了一下,答道:“实在抱歉,我们两国相去甚远,我平时也没有怎么关注贵国的情况,现在又年老昏聩,确实不敢妄下断语。不过,鄙人以为要想使国家富强,必须要做到上下一心。”

这话触动了李鸿章的心弦。这些年,后党与帝党之间从没停止过斗争,大臣之间也是互相倾轧,有几个人出来真正为国家做些事情呢?何谈上下同心呢!想到这里,李鸿章有了下一个问题:“那么再请教阁下,怎么才能在与政府的角逐中取胜呢?”当然,李鸿章所指的政府并不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而是指军机处里的那些保守派,因为他们处处与自己为敌,阻止兴办洋务。俾斯麦当然不明白李鸿章的心思,只泛泛答道:“为人臣子,总不能与政府相争。万一与政府意见有分歧之处,要么听从政府的安排,要么就直言以谏。”俾斯麦的这两个答复让李鸿章感到失望,怎么号称“铁血政策”的俾斯麦如此软弱呢?

李鸿章不死心,接着问道:“一个国家,该怎样治理为好?”这下可问到俾斯麦的专长上了,他立即答道:“鄙人根据多年的经验认为,军队是国家的根本,舍此并无更好的依托。”李鸿章很赞同这一观点。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努力建设军队,但朝廷和那些腐儒,不是挪用拖欠军饷,就是消极对待军队建设,更有八旗子弟、满蒙旗兵靠祖宗荫功,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哪谈得上去战场冲锋陷阵呢?

李鸿章接着说:“阁下言之有理,愿闻其详。”俾斯麦一看李鸿章有兴趣,于是答道:“练兵不在于数量之多,而贵乎精,全国上下五万人足矣,而且要年轻力壮的。军事技艺要过硬,这样的部队无往不胜。另外,全国只需一支主力部队,不必将兵力分散。当然,关隘要塞要派兵把守。等一旦需要部队,可随时调动,快速出兵。”

俾斯麦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小国家而言的,他不知道中国地域广阔,区区五万兵力怎么能解决问题?李鸿章对此自然不能苟同,但人家正在兴头上,也不便反驳。于是他客气地说:“感谢阁下的教诲,我受益匪浅。我国其实并不缺乏优秀的青年军人,缺乏的是教练人员和先进的军事知识。30年来,我苦心孤诣,为建设军队奔走游说,可惜敝国能理解我的人很少,所以至今没什么成就,实在遗憾。这次我到贵国访问,看到了贵国的精兵强将,实在堪称楷模。我想回国后按照贵国的军制训练新兵,当然,所需军事教官,还望贵国予以帮助支持。”俾斯麦听得李鸿章吹捧,心中高兴:“自然,自然,以后贵国有需要鄙人的地方,尽管吩咐就是,我当效全力。”

会晤很快结束,二人合影留念,俾斯麦留下李鸿章的墨宝作为纪念。

(阅读全文,请联系《天天新报》副刊部) 

○摘自《李鸿章全传》

赵凡禹 孙良珠 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