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杂谈 李鸿章的“谬矣哉” 张 峰

作者: 暂无 日期:2010.08.29 点击数:10
台州日报

【报纸名称】台州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0.08.29

【版次】第04版:化顶副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洋务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当时走得最远,走的国家最多的中国文人与官吏。

在最近《中国青年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谈到李鸿章还是中国官员第一个到国外去看球赛的。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的洋务派灵魂人物李鸿章,作为皇帝的钦差大臣访问英国,在伦敦被视为上宾款待,优礼有加。李鸿章访英期间,主人邀请他去看一场足球赛。一百年前的英式足球,正是草创阶段,还没有当代足球这样成熟和精彩。李鸿章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自然盛装出席观赛。尽管他在清廷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是搞洋务的,但他生活方面还是相当保守的。他从来不穿夷服,而清朝的朝服,是长袍加御赐黄马褂,胸前挂着朝珠和别的零碎,戴的帽子上缀着宝石顶子和鲜艳的翎毛。坐在温布里露天体育场边上,李鸿章自然也成了老外眼中的“风景”。别看李鸿章走过很多国家,可此前他还是不知足球为何物。出于外交礼仪,硬撑在那里看球,看来看去,不得要领。想来那时的李鸿章是相当郁闷的。

这位大清特使毕竟不同于穷乡僻壤间的老叟,对新事物还有着相当的好奇心。硬撑着看了半场,莫名其妙,又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便开口问陪他一起观战、并看得津津有味的英国勋爵、子爵们,“那些汉子,把一只球踢来踢去,什么意思?”英国人说:“这是比赛,而且他们不是汉子,他们是绅士,是贵族。”李摇摇头说:“这种天气,为什么不雇些佣人去踢?为什么要自己来?跑得满头大汗?回头内热外感,伤风感冒可就不妥了,谬矣哉,谬矣哉!”主人想不到李鸿章会出此“高论”,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位中国客人,只能面面相觑,场面甚为尴尬。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的、闭关自守的。那时的中国人,“无论于泰西之国政民情,山川风土,茫乎未有所闻,即舆图之向背,道里之远近,亦多有未明者。”封建统治者盲目虚骄,在他们眼里,中国无疑是“天朝上国”,而别国都是“夷狄”。面对铁路、电报、坚船利炮之类的新生事物,封建统治者多持“谬矣哉”的态度。李鸿章跟一般人比,已经颇具“先进性”了。他看到“外忧内患,至今已极”的可怕情形,深知大清已不能照抄“老谱”统治下去了。他大声疾呼:“事穷则变,变则通”,而“变”的关键在于“资取洋人长技”。早在一八六四年,李鸿章就指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用其人。”主张向外国学习,与传统的“用夏变夷”思想背道而驰。这么“时髦”爱学习的时代弄潮儿李鸿章,见多识广,其见识、眼光、胸怀在当时很是超群,接受新生事物比一般人快得多。可是此公面对让他匪夷所思的足球时,还是露出了自己“守旧”的一面。他按照自己的观念、身份、生活习惯去理解足球,理解不了的时候,就下了“谬矣哉”的结论。这种“谬矣哉”的声音我们听了是多么的耳熟啊,这不就是那已然腐朽的“天朝大国”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所发出的哀叹吗?这样的心态之下,又怎么能彻底地取洋人之长技呢?更不用说向西方学习宪政、民主、自由、法治、规则至上等先进的制度文化,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先进的精神文化了。

李鸿章看足球时所下的“谬矣哉”的结论,既是露丑,更是露怯。它昭示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结局;也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民族的变法图强,还有相当曲折的道路要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