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家庙:李鸿章曾经权掌枢机

作者: 翁飞 日期:2012.08.19 点击数:30
市场星报

【作者】 翁飞

【报纸名称】市场星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8.19

【版次】第12版:看历史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李鸿章像

家庙里日本首相赠送的望春树

家庙残存的石狮  

李鸿章家庙,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李氏家庙”,系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于同治七年(1868年)为祭祀其父李文安所修建。清代以来的庐州府亦即今天的合肥地区,与城乡间遗存众多的宗族祠堂相比较,称之为家庙的,只有硕果仅存的这一处。从它的建造及以后围绕这座家庙所发生的故事,足证其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家庙的选址与建造

今天的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于湾村并不是李鸿章和其祖上的居住地,李氏家庙为何会建在这里呢?当地老百姓传说,为了建家庙,李鸿章当年曾专门请风水先生看风水,走尽了十里八乡,最后看中这块离祖居几公里、中间高、四面低的“荷叶地”。

传说有一定原因,但事实并不尽然。李鸿章在为他父母写的《葛洲墓志》上说的清清楚楚:“咸丰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我显考李府君卒于合肥军次,享年五十有五。大吏闻于朝,得旨赠恤,赐祭葬如例。明年十一月卜葬于县东乡葛洲新阡,亥山巳向兼壬丙,去先世熊家砖井旧庐五里,盖府君所自豫择之地也。”家庙的南面数十米,即是李文安夫妇合葬墓,墓址是李文安生前自己选定的,其夫人于光绪八年病逝后,也归葬于此。

葛洲又名葛珍、葛桢,即在于湾行政村内,当地居民至今葛姓居多。所以,家庙的选址建造,既有祭祀功能,还兼有守护陵墓之功能。第三个功能就是,李鸿章母亲笃信佛教,她回乡居住期间,总要到家庙住上一段时间,祭奠亡夫,吃斋念佛。故家庙后面建有佛堂,有女尼主持,时常做法事。遇到灾荒年景,家庙还有第四个功能,就是施粥赈济。

家庙修建的时间

家庙修建的时间,根据曾国藩日记记载,是在同治七年八月(1868年8~9月)间,他在八月十六日记道:“李小泉、少泉兄弟为其父玉泉同年修造家庙,小泉专弁来求一联。云:‘庭训差同太邱长,子孝孙贤,已迈元方季方而上;碑文虽逊鲁国公,功高德厚,实在颜庙郭庙之间。’寄来之旧宣纸,亦不可多得也。”当时,李瀚章(字小泉、亦作小荃)已是江苏巡抚、署理湖广总督;李鸿章(字少泉、亦作少荃)以刚刚剿平西捻军之功,被授以实任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并赏加太子太保衔,真可谓门第鼎盛、如日中天之际。李鸿章拜相(按:授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头衔,在当时习称拜相)消息传来,曾国藩喜不自胜,在给李鸿章的贺信中写道:“此间朋好,多以李府之登庸为曾氏之大庆,纷纷来贺,斯亦一时佳话也。”他与李文安为进士同年,与李鸿章有师生之谊,曾李两家,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与公与私,于情于理,曾国藩都必撰此联。

很快,在京城的老佛爷慈禧,也送来了她亲笔题写的匾额“李氏家庙”,一时之间,真可谓风光无限。

根据老辈人的回忆,整座家庙占地大约有一公顷,建筑气势雄伟。里面画梁雕栋、精美无比。从现今残留的石鼓、狮子墩底座,圣旨碑残片,仍可依稀看出当年的辉煌。传说当时光是烧石灰的池子就有两个,面积有三亩田那么大。家庙建好以后,石灰池逐渐变成了水塘,当地人叫它大郢塘,一百多年来灌溉着周边的田地,滋润着家庙里的花草树木。

1869年1月,李鸿章回籍扫墓,就在新修的家庙主持祭典。安徽八府、五州官员均往祭奠,车水马龙,阻塞四方交通道路,盛况空前,连曾国藩也打趣,称他是“昼锦还乡”。

李母当街训子

接下来的第二个月,恰逢李母七十大寿,李鸿章便在家乡大摆筵席。并请桐城名士吴汝纶作《李太夫人七十寿序》云:“太夫人备五福,亲见贤子都将相之位,兄弟持节开府,千里相望。考传徵册,前古无有……”的确,李鸿章从乡里办团练、带淮勇起家,在烽火扰攘中一路拼杀,一直做到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总理衙门大臣,封一等肃毅伯;他的大哥李瀚章,也官居湖广、两广总督。兄弟同为当朝一品大员。但他们的父亲李文安死于兵荒马乱的1855年,未能看到儿子的成功;而母亲后半生轮流住在两个儿子的总督府第,享尽人世间荣华富贵。她是合肥处士李腾霄的女儿,生育了六子二女。当年,有人担心李家子女众多,生活困难,她却很有把握地说:“吾教诸子发奋读书,皆巍巍有立,岂忧贫哉?”

正是这样一种家教背景,调教出李鸿章兄弟都是出名的孝子。有一个民间传说“大脚李老妈当街训子”,说的是李鸿章当了直隶总督后,把老妈接到天津衙署,老妈提出要到街上逛逛,李鸿章把老母扶进轿子后,就骑马在旁随行,老妈麻脸大脚,她要伸头,李鸿章忙着拉上面的轿帘子,她要伸脚,李鸿章忙着拽下面的轿帘子。三拽两拽,老妈明白了,气呼呼地冲下轿子,站在当街训开了:“老话说,儿不嫌母丑,没有你老妈这双大脚,下田栽秧割稻,养活你们,供你们读书。你们能有今天的出息么?”一番教训下来,李鸿章低头唯唯,内心惭愧。从此更加敬重、孝顺母亲。

尽孝中权掌枢机

1879年,李母庆祝八十大寿,古文大师俞樾作寿联曰:

起居八座,亦多寿,亦多男,先百花生日,祝慈荫长春,凤舞鸾歌,遍浙江东西、洞庭南北;

文昌六星,有上将,有上相,以万石家风,佐熙朝景运,金昆玉友,比荀龙少二、贾虎增三。

1882年4月19日,李母去世。帝师翁同龢赠挽联云:

八十三年,极人世富贵尊荣,不改俭勤行素志;

九重一德,为贤母咨嗟震悼,要全忠孝济时艰。

李母是在武昌李瀚章湖广总督署病故的,讣闻传来,李鸿章千里奔丧,前往皖江,迎护先慈灵柩回庐。此后又接连三次上奏,要求开缺回籍守制。但当时朝鲜形势危急,内乱一触即发,强邻日本虎视眈眈,因而朝廷谕旨一方面准其开缺,一方面又令李鸿章以大学士署理直隶总督,俟穿孝百日后即行回任。因此李鸿章只好将母柩暂厝在家庙,百日后匆匆赶回天津,待处理完朝鲜壬午兵变诸项善后事宜,法越边衅又起,转眼已是年底。

次年正月,李鸿章再次上奏,恳请赏假数月回籍葬母。清廷准假两月。二月二十一日(1883年3月29日)他再次由天津乘轮南下,料理营葬事宜,三月廿日(4月26日)方正式将母亲合葬于父墓之中。

仅仅五日后,圣旨又下:以法越事急,命李鸿章秉金革毋避之古训,迅往督办越南事宜。就这样,李鸿章又只好急忙赶往上海,统共在家庙呆了一个来月。

值得一提的是,他这两次回来,虽然都住在家庙,以完人子尽孝之责。但北有日朝,南有法越,形势危急,瞬息万变。李鸿章权掌枢机,每日口述笔撰,军书旁午。当时只有合肥城内设有电报局,于是,从于湾到城里的大道上,每日川流不息骑马送电文的弁兵,多达二三十起,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我们今天在《李鸿章全集·电报》卷里看到这一时期李鸿章拍发的数百道电文,就是这样从家庙传出来的。

国家多难,人子只好移孝作忠,好在这也符合李母的教诲和做派。

母慈子孝,当是李氏优良的家风。

望春树的来历

光绪十八年六月初十日(1892年7月3日),李鸿章继室夫人赵小莲病逝,赵氏是安徽太湖望族,赵小莲过门后一直是李鸿章的贤内助。当时,时任驻日公使的长子李经方,按清代礼制必须免职回籍,为母丁忧守制。但他不知为何,拖延交接手续竟至两个多月。使得李鸿章不禁在光绪十八年七月初六日(1892年8月27日)径自写去一信责问。随李经方带回来的,就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赠送的四棵属于白玉兰科的望春树,因它花开洁白,又能最早嗅到春天的气息,故名“望春树”。这四棵树,两棵种在夏小郢(后来的李鸿章享堂所在地),两棵即种在家庙,其中三棵均早已枯死,而现在留在家庙的,就只有一棵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