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之战(续)《李鸿章外交得失录》之十五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1.07 点击数:10
北京晨报

【报纸名称】北京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1.07

【版次】第A21版: 每日连载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1884年3月,李鸿章的心腹、时任粤海关税务司的德璀琳将一封密函交给李鸿章,这封信来自于一个叫福禄诺的法国海军退休舰长,此人在中国多年,且久居天津,他声称:“法国拟调兵船入华,将夺据一大口岸,若早讲和,他可以电请其国止兵。”李鸿章闻讯大惊。如果真是这样,中法战争就不是在越南动武那么简单的了,战火很可能要蔓延到中国本土。

李鸿章致函总理衙门说:“现在是和法国议和的好时机,等战败再议,恐怕局面就无法收拾了!”清廷只好解释道:“最好不改变‘越南为我藩属’的地位,杜绝法国人入滇通商,在越清军不能任法国驱除,不付赔款。”

为了贯彻朝廷的精神,李鸿章加紧了与福禄诺的谈判。最后双方拟订: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地位;法国不向中国索要赔款;中国开放边境口岸通商等。清廷迅速批准了这份协议。5月11日,《李福协定》签署。

就在《李福协定》签订前两天,条约细则走漏,朝中舆论大哗,弹劾李鸿章的奏折有47份之多。李鸿章处心积虑半天,终未摆脱做朝廷替罪羊的角色。

8月上旬,法国军舰游弋到台湾海峡,开始进攻台湾基隆,并摆出进攻大陆的姿态,中法之战形势危急。

慈禧这时已无法再玩弄“和战”的两面手法,她六神无主,召见群臣,说:“和亦后悔,不和亦后悔。和就示弱,不和会割地赔款而且引起内乱。怎么办”许久竟无人发言,最后左宗棠说:“中国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与其赔款,不如拿赔款作战费。”慈禧遂含泪罢朝。她让清流派的领袖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张佩纶会办福建海防。

张佩纶到达福建不久,法军主帅孤拔率领的舰队就驶入了中国口岸。朝廷犹豫于和战两端,令张佩纶绝不能先发制人授人以口实。

1884年8月23日,张佩纶站在马江附近的中岐山,目睹了中法之间的第一场海战。他心如火焚,却拿不出一点办法。不到一个小时,中国的11艘军舰全部被打沉,福建船政学堂、马尾造船厂也被法军炮火全部摧毁。洋务运动后苦心经营20年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那么,此刻清流领袖张佩纶在哪呢

刘刚:张佩纶一到了前线他就害怕了,他让所有的战舰都围着他、护着他,都来保护他,这炮一响他就跑,跑到半路上。他很会写奏折,又写奏折,又吹嘘,后来当地的士绅就把他给告了。朝廷就把他充军,弄到张家口那边去了。后来还是李鸿章拉了他一把,李鸿章还让他做自己的女婿,他就是张爱玲的祖父。

马江虽然惨败,但它并没有决定中法战争最后的胜负。1884年9月之后,中国在中法战争的北越战场、台湾战场和镇海保卫战中都取得了胜利,而李鸿章领导的淮军功不可灭。但是,这些军事胜利并没有彻底扭转中法战局,尽管法国已无力支持这场遥远的战争,大清也同样无力应付危机四伏的海上危机,日本此时正在乘机向中国挑衅。

1885年6月,善后专家李鸿章与法国人签署了正式条约。在最后的外交斡旋中,虽然李鸿章对谈判的每个细节都在过问,但他已经失去了谈判的主导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款议始终由内主持,专倚二赤,虽予全权,不过奉文画诺。”“由内主持”是指由慈禧太后亲自决定,“专倚二赤”是指完全依靠赫德,他自己呢,不过奉命签字而已。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