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惨败《李鸿章外交得失录》之二十一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1.13 点击数:10
北京晨报

【报纸名称】北京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1.13

【版次】第C06版: 每日连载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1894年,也就是中国的农历甲午年,朝鲜发生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来天朝借兵助剿。李鸿章沉吟再三,向皇上奏请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总兵聂士成带兵2000多人开赴朝鲜。按照《天津条约》,如果中国出兵,日本也可以出兵。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先派800日军进入朝鲜,随后大队人马继续跟进,兵力一下子升到8000多人,远远超过了在朝清军的数量。中日两军的冲突一触即发。22日,李鸿章的英文秘书罗丰禄奉命到日本领事馆,极秘密地通知日方,李鸿章决定派他作为秘密特使,到东京面见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鸿章要求日本在他的特使到达东京前,不得采取敌对行动。同日,荒川在伍廷芳的安排下,于下午3时来到盛宣怀的天津海关道衙门密谈。盛宣怀在会面中告诉荒川,中国军队派往朝鲜是为了做样子而不是为了打仗。

迄今,我们仍不知道是谁给李鸿章授的权。按说如此重大的事件,必须有最高当局的直接命令。然而,所有已经发表的军机处、总理衙门发给李鸿章的指令,都是要他做好开战准备。那么,就出现了另一种可能:李鸿章自行决定与日本进行高层接触,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把中日在朝鲜即将发生的军事对抗平息下去。这种越过皇帝、军机处和总理衙门而擅自开展的外交活动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可惜,李鸿章最后的越轨努力并没能挽救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西海岸的丰岛海域,突然击沉大清国的运兵船“高升”号,甲午战争全面爆发。大清陆军在牙山之战、平壤之战一败涂地。

张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日本人调侃说,是跟李中堂一个人打的一场战争。他根本不是一个总指挥。所以这种局面下,这个仗根本没法打。我们的改革往往是什么样呢这个地方有这么一个人,这个地方就搞得好一点,就进步一点;这个地方换一个人,就一塌糊涂,什么都不行了。全国没有一个统筹安排,一旦出了像打仗那样的大事,那肯定是千疮百孔。

1894年9月17日,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海面上,中日两国舰队进行了一次现代化的对决。中国损失了4艘军舰、1000余名官兵。日本失去了1艘军舰。

金满楼:炮弹占了一个很大的原因。当时日本发明了一种火药,叫“下濑火药”。这种火药很厉害,一爆炸到处乱烧。当时很多中国军舰被它烧得面目全非。而我们中国的炮弹,都是穿甲弹,从日本军舰左舷穿过去,右舷又穿出来了,只是在军舰上打了一个洞。

黄海之战后,中国剩下的7艘军舰退入威海卫海军基地。日本人却从陆路抄后路攻陷了旅顺、大连、威海卫。李鸿章耗费几百万两白银苦心经营的海军基地成了瓮中之鳖。

张鸣:北洋水师好像是李中堂一个人的水师,别人都不管。陆军配合也不够。当时地面的陆军是山东的,李鸿章管不了山东巡抚,陆军调不动,调了也很别扭,所以只有通过光绪皇帝调。光绪皇帝当时又听翁同的话跟李鸿章闹别扭。你看,刘公岛最后为什么完了日本人把威海一拿掉,绕到威海后面,等于把你这个壳给掀了。守威海的是陆军,没守住。把壳一掀,刘公岛的水师基地完全暴露在日本人的炮口之下。

占领威海卫后,日本人用岸上大清国的大炮轰击港内军舰,北洋官兵殊死抵抗,提督丁汝昌自杀,舰队全军覆灭。北洋旗舰“镇远”舰上的大铁锚,后来被日本人作为战利品炫耀于东京上野公园,直到抗战胜利才被撤下。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