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强硬处置秘鲁华工案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4.24 点击数:30
新知讯报

【报纸名称】新知讯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4.24

【版次】第24版 (史情)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清政府对海外华人不闻不问 我国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因此当地居民向有出洋谋生的习惯,在近代以前,海外华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不过,这些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的华人却一直被视为“天朝弃民”,所以“祖国”并不关心他们在海外的生死存亡。清王朝实行严厉的锁国政策,屡屡严申海禁,对出洋谋生者更加仇视。 清初规定,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往海岛居住者,一律按反叛、通贼论处斩;凡国人在“番”托故不归者一旦回国,一经拿获即就地正法。到雍乾两朝,对出洋者的处理虽已无那样严厉,但仍视其为对天朝的叛背。如乾隆五年(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屠杀逾万华人,酿成史上著名的“红河(溪)惨案”,消息传到国内,乾隆则表态曰:“天朝弃民,不惜背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这就是当时清政府对海外华人的态度。 秘鲁华工遭受迫害 鸦片战争使中国大门洞开,清政府不得不屈服列强压力,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一项是允许华工出洋做工。因为列强此时需要招大量中国廉价劳动力,以满足黑奴贸易被禁止后各国殖民地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清朝开禁之后,葡、荷、西、英、美、法等国家的“人口贩子”开始以“猪仔贩运”、“苦力贸易”、“合法招工”等各种非法、合法手段,从中国沿海各地掠卖华工到南美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各岛做劳工。各地华工受到残酷迫害与压榨,成为变相的奴隶,许多人死于非命。 华工的悲惨遭遇,引起了中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愤怒。由于允许华工出洋,清政府对华工的态度自然也有所转变,开始关注海外华工的生存状况。秘鲁是掳掠、虐待华工的主要国家之一。李鸿章也早在1870年就关注过海外各国虐待华工问题,曾建议总理衙门在日本长崎派员,兼充各港领事,以资联络邦交,保护华侨。1872年,李鸿章得知一艘拐运华工的秘鲁轮船在日本被扣后,立即愤怒地表示由于秘鲁与清政府并未建交,更无有关贩运华工条款,所以秘鲁贩运华工纯系非法,建议清政府派员赴日会审。 李鸿章要求保护华工 1873年10月,秘鲁代表葛尔西耶来华商定两国通商条约事宜,总理衙门要求李鸿章与葛氏谈判时提出,由于秘鲁虐待华工,其应将华工全部送回中国,并且声明不再招募华工,然后双方才能商议两国立约问题。李鸿章判断,要求在华招工是秘鲁此次提出立约的主要目的,所以要借此严定有关章程、“以除民害”。对总理衙门的指示,他表示严格遵守,并主张对秘鲁的无理、过分要求“据理斥驳”。 从10月下旬起,李鸿章开始与葛尔西耶谈判。谈判中,葛氏矢口否认秘鲁虐待华工,反说秘鲁一贯保护华工。对此,李鸿章出示了种种证据,斥责秘鲁为“无教化、无礼仪”之国,虐待华工已为西方各国共知,更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怒。李鸿章态度强硬,谈判陷入僵局。由于是秘鲁急于与清政府立约,主动提出要与中国谈判,所以葛尔西耶暗中请英国驻华公使来津劝李鸿章妥协,勿令葛氏返国,此建议也为李鸿章明确拒绝。看到李鸿章不为所动,葛尔西耶便于12月中旬离津赴京,想活动其他列强一起向总理衙门施压。李鸿章对他说按照惯例,封河后自己将回到省城保定处理直隶省政务,公务繁忙,只能在第二年春回天津时再商谈立约之事。这样,双方谈判遂告一段落。 据理力争终获胜利 1874年5月,葛尔西耶又回到天津与李鸿章重新谈判。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双方终于议定《会议查办华工专条》草案,而后开始谈判通商条约事宜。双方均有准备,各有方案,最核心的问题是秘鲁能否与其他列强一样“利益均沾”,而李鸿章坚决不同意此点。葛氏见李鸿章毫不动摇,又活动其他列强向总理衙门施压。在列强压力下,总理衙门倾向妥协。这时李鸿章见得不到总理衙门的支持,遂在6月底与葛尔西耶签订了《中秘查办华工专条》与《中秘友好通商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双方各有让步:秘鲁要求的与西方列强既得利益“一体均沾”被写入条款。同时,秘鲁原来不同意的一系列保护华工的措施也被写入条款。如规定中国派员到秘鲁调查华工状况,华工在秘鲁享受寄寓该国其他外侨的一切权益,华工受到雇主虐待可向当地政府或法院控告,秘鲁政府有保护华工和督促雇主履行同华工签订的合同的责任等。 1875年7月,秘鲁派遣特使爱勒谟来华换约。事前,李鸿章已派陈兰彬、容闳秘密到古巴、秘鲁调查华工情况。李鸿章得知中、秘签订条约后华工在秘鲁依然受到残酷迫害,非常气愤。因此他认为不能就此与秘鲁换约,提出保护华工的换约附加条件,即或加订条件,或添用照会,然后再与以前签订的条约一并互换。对李鸿章的提议,爱勒谟以自己只来换约、未被授权其他事宜表示拒绝。但李鸿章毫不退让,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争辩,终于迫使爱勒谟以过照会的形式保证秘鲁切实保护华工。8月7日,爱勒谟交出照会,中秘条约同时在天津正式互换。李鸿章当然明白仅凭条约无法约束秘鲁,所以上奏朝廷立即派员出使秘鲁,随时保护华工利益。朝廷接受了李鸿章的建议,决定派陈兰彬为出使美、西、秘三国大臣,容闳帮办一切事宜。 在对外交往中,李鸿章向来倾向于息事宁人、委曲求全,但他在与秘鲁关于华工问题的谈判中却态度强硬,这一颇为少见的表现,却也能反映出李鸿章的外交策略。(据《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