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政见不合,张之洞常常抵制李鸿章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10.12 点击数:0
现代快报

【报纸名称】现代快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10.12

【版次】第A28版(好书快读)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梁纪锋 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张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被迫成为愤青,又从愤青的道路上走向正途。在他四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可圈可点:他激进刚正,却审时度势,圆滑机智;他铁腕执政,却左右逢源,上下通融;他为官清正,却公私兼顾,浑然天成……秉承这种复杂、高深的为官之道,张之洞在大清帝国摇摇欲坠的动荡岁月,竟毫发无损,步步为营,屡获升迁,最终呼风唤雨,权倾天下,青史留名。他是晚清当之无愧的官场达人!

[上期回顾]

张之洞成功为东乡冤案翻了案,获取了民心,同时也得到慈禧和大臣们的赏识,很快就又升了官,升为从五品官,步入中级官员行列。

为民申冤,官升一级,这实在是一个激励。张之洞也尝到了甜头,他没有满足现状,而是乘胜追击,再接再厉。张之洞升为司经局洗马的这个月,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外交大臣崇厚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同沙皇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虽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但他不懂外交,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竟然在沙俄的强势威逼下,擅自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崇厚擅自签订了这份卖国条约后,竟然不等朝廷的批复,悄然回国。消息传来,全国舆论一片哗然。稍稍有点爱国之心的臣民,都措辞严厉地参劾崇厚,清流党那些言官们的表现最狠。张之洞作为清流党的青牛角,他更是摁住崇厚一通猛顶!

崇厚擅自签订卖国条约后,左宗棠立即向朝廷建议:先和沙俄交涉,声明崇厚所签订的条约是他擅自做主的,不具有法律效力,他不代表朝廷和臣民,朝廷和臣民不会答应,必须改约,重新商议。如果沙俄不同意,那我们就动用武力,谁怕谁啊!相信,只要我们足够争气,顽强到底,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左宗棠主张抗战的同时,李鸿章也给朝廷上了这样一道奏折:“崇厚是奉朝廷之命出使沙俄的,他代表的是朝廷,不能说他签订的条约不具有法律效力。条约签订了就不能反悔改约,反悔就是我们的错。如果错在我们,而我们又不认错,那就是没事找抽。人家就是抽我们,我们也底气不足,无理还手。”肯定了崇厚,否定了改约后,李鸿章还提出了“借俄慑日”的主张:“日本非常害怕沙俄,如果我们答应沙俄的要求,就可以借他们的力量震慑日本,那么东南就无忧了。”

李鸿章的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朝臣们极其不满,特别是清流党的言官们。他们要求朝廷坚定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严惩崇厚。崇厚吓得不敢回京,他先是躲在了天津,但后来他自知罪责难逃,于是回京待在宫外,等待朝廷裁决。

在所有上疏参劾崇厚、力谏朝廷改约的官员中,张之洞表现得最为卖力。《里瓦几亚条约》签订之后的一年时间内,他一共上了20多道奏折,他在每道奏折中,都力促力奏朝廷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张之洞还在奏折中痛切地指出:“现在,我朝四面受敌,处境极其不妙。现在,我朝有骁勇善战的武将,有运筹帷幄的谋臣,完全可以跟沙俄干一仗。如果再拖几年,那么左宗棠衰老了,李鸿章也不比当年,到那时再言战的话,就力不从心了。如果不战,沙俄就会威胁整个内陆和友邻朝鲜。现在,我朝若不誓死保卫边疆,坐等沙俄入关再迎战的话,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张之洞的想法高瞻远瞩,兼顾西北和东南防线,主张海防和边防并举,其战略思想明显高于李鸿章“放弃西北,只保东南”的关前门、开后门思想,也高于左宗棠“西北边防”至上的关后门、开前门思想。这道奏折引起了朝廷的极大重视,慈禧看后连连拍手叫好:“张之洞,你太了不起了,我要亲自召见你!”

这是慈禧第一次单独召见张之洞,张之洞早就盼着这一天。这一天,他在慈禧面前精准地分析边境时局,侃侃而谈改约意见。他不卑不亢,慈禧听后深为折服,不断赞叹。谈话一结束,慈禧就特许张之洞随时到总理衙门发表意见,并指令总理衙门遇事要和他商量,他成了总理衙门顾问!

张之洞仅和慈禧谈了一次话,就从一个小小的从五品京官,一跃成为总理衙门顾问。不仅如此,慈禧还把他上的奏折,发给各位军机大臣看,并特许他列席参加军机处改约会议,进一步确立他的顾问身份。这下,他在军机大臣们面前长了脸,树立了威信。

光绪六年春节期间,军机处为了改约的事情开了好几次会议,会议决定由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出使沙俄商谈改约事宜。曾纪泽原来是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还出任大清驻英、法公使,他有曾国藩遗风,也有外交工作经验,派他出使沙俄比较合适。

在军机处的几次会议上,张之洞据理力争,力阻李鸿章等人的妥协求和主张,力促朝廷改约,并通告沙俄政府:“崇厚和你们签订条约,属违制越权行为,我们不承认,必须改约!”清政府向沙俄表明了态度后,就将崇厚革职并关进刑部大牢。

光绪六年五月,就在曾纪泽正式出使沙俄时,英、法、德、美等西方列强纷纷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并进行言语恫吓,英国女王甚至电令清政府赦免崇厚。见此情景,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南洋大臣刘坤一竟串通一气,力谏朝廷向列强妥协。

慑于列强们的威胁,清政府改变了之前的强硬态度,召集王公大臣,商议赦免崇厚的事情。张之洞义愤填膺,但他一个人无法力挽狂澜,只好在一道奏折中提出他的主张。

第一,坚决对崇厚治罪,坚决对沙俄强硬,坚决改约。第二,可以采纳李鸿章和刘坤一对列强妥协的奏请,赦免崇厚。但要让崇厚赴沙俄重新谈判,如果他争不回失去的利益,那么就让曾纪泽把他杀了!第三,要对李鸿章和刘坤一提出严厉批评,命令他们好生整修军防,将功补过!

张之洞的这道奏折实在够猛,他参劾崇厚倒是理所当然,可他竟然连如何惩处朝廷重臣李鸿章和刘坤一的方案都想好了,实在是猛,实在是个愤青。

不过,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张之洞的政见思想和李鸿章向来不同,他是长期抵制李鸿章的人,没少得罪李鸿章。然而,得罪李鸿章的人太多了,张之洞的那点得罪根本不算什么,李鸿章似乎也没放在心上。但在未来的20多年里,这两个晚清名臣,互相凝望,却互相敌对。

朝廷虽然没有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却在当月授他为翰林院侍讲(从五品),旋即升为左春坊右庶子(正五品)。八月迁为左春坊左庶子。这算是朝廷对他的一个安慰和鼓励吧,毕竟他所奏之事都是出于正义和公心。

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经过几个月艰苦卓绝的谈判斗争,曾纪泽终于顶住了沙俄的种种威胁和压力,将原来的《里瓦几亚条约》改签为《中俄伊犁条约》。

改签后的《中俄伊犁条约》,除了在赔款一项上增加了400万卢布外,在领土和商务方面,清政府则争回了不少损失。尽管这个条约依然不平等,但在软弱无能的晚清外交历史上,却是一个不小的胜利!

纵观改约一事,张之洞强烈表现出了他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以及刚正不阿的言官本质。最终为清王朝在那个黑暗而无序的世界上争了一口气!张之洞因此声名大振,朝野内外无不佩服于他,举国上下无不感动。如果清政府当年要是搞“感动大清”年度人物评选的话,张之洞铁定当选!通过此事,慈禧也在张之洞身上看到了大清振兴的希望,她觉得张之洞可堪大用,于是决定提拔和重用。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