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祠堂照壁将得到“抢救”

作者: 谭地 日期:2011.04.22 点击数:10
西部时报

【作者】 谭地

【报纸名称】西部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4.22

【版次】第C1版:中华姓氏文化

【入库时间】20120720

【全文】

本报讯 江苏南京四条巷77号,矗立着一处虽久经岁月侵蚀,但仍气宇不凡的清代建筑群,这就是清末大臣李鸿章的祠堂——李公祠。

近日,李鸿章祠堂大小照壁抢救性维修项目的招标公告贴在了南京市建设工程信息网上。记者采访获悉,最快在今年雨季前,李鸿章祠堂中的大小照壁将得到“抢救”。

记者近日再次走进深深的四条巷,找到了“藏在深闺”里的这处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李公祠。这座残留百年至今屹立的古建筑,目前只留下坐北朝南的大殿以及门厅、大小照壁等,其他建筑均已被拆除改建成楼房。大院中大小照壁依然保存着,细细看去,照壁上的屋脊、雕刻非常精美,但由于风吹日晒,已是破旧不堪。 (姜晶晶)

湖北枝江民间悄然兴起“修家谱热”

本报讯 “自己的根到底在哪里?自己的祖先到底是谁?”“国家编史,地方纂志,姓氏修谱。”记者近日在湖北枝江采访时发现,时下,寻根问祖、合族立谱就像人们热议房价一样,成了当地民间一个流行的话题,枝江民间正涌动着一股修家谱热潮。

2009年4月,枝江市的江西丰城毛氏后裔组织寻根团专程到丰城寻根认祖,当地一毛姓副县长专门在家中设宴接待寻根团一行。不久,枝江《毛氏族谱》续修负责人毛启国经研究枝江毛氏500年迁徙史,写成了12万字的《枝江毛氏史话》一书,把枝江修家谱热与寻根热推向了新高潮。

据了解,近3年来,枝江市民间寻根问祖、合族立谱的比比皆是,已有李氏、施氏、胡氏、林氏、曹氏等20多个姓氏新修了家谱、族谱,并主动将新修的族谱捐赠给枝江市档案馆永久收藏。如今,当地城区、村镇几乎已到了家家户户皆“入谱”的境地。 (高秉喜)

武则天后裔家谱在江苏如东问世

本报讯 江苏省如东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家谱 《汤氏家乘》“五修版”日前在如东县面世。

据考证,汤氏家族世居河南省,是唐朝武则天的后代。到宋朝以后,经8次迁徙,到了如东县岔河镇。汤氏族人尤为自豪的当属嘉庆、道光皇帝的10余道圣旨传到汤家府门。《汤氏家乘》自明嘉靖庚申年由汤氏九世汤桂根等4人首辑家谱3卷以来,历3次辑修,1930年完成4修《汤氏家乘》,共12卷,96部。2000年,汤氏族人启动第5次《汤氏家乘》修订工作,日前“五修版”面世。 (陈 明)

湖北大悟发现著名理论家杨松家谱

本报讯 一本10册的《吴氏宗谱》,日前在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大吴家村被发现。其家谱证实了著名理论家、思想家、《解放日报》首任总编杨松为大悟四姑人。近日,家谱发现人、74岁的村民吴德超向记者展示了这部修编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家谱。

杨松,原名吴绍镒,1907年生于大悟四姑墩。据《吴氏家谱》载,吴氏先辈自元末明初,由江西抚州临川县北乡瓦硝墩迁入四姑墩羊角山下,把村庄定名为大吴家(后又称双楼子湾)。

杨松(吴绍镒),字又衡,生于一个开明的耕读世家,父亲杨德秀(1865年~1938年)在吴氏中属十九世。1913年~1926年在武昌湖北督军公署任职时与董必武有深交。杨松兄弟5人,分别名叫吴绍钧、吴绍锟、吴绍镛、吴绍錡、吴绍镒,杨松(吴绍镒)排行老幺,11岁随父到武汉求学,并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引导下,参加湖北省青年团体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易荣波)

河北涿鹿万人祭祖引起台湾媒体关注

本报讯 河北张家口市委宣传部日前透露,将于今年8月举办河北涿鹿万人祭祖大典暨第十届冀台经济合作洽谈会引起台湾媒体的关注。

据了解,张家口已经连续举办3届祭祖活动暨冀台会。此活动不仅弘扬了三祖文化,提升了张家口形象;同时,进一步宣传了张家口市的投资环境,推介了招商项目及旅游资源;也为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交流,打造冀台、张台加强联系搭建了重要平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效果。特别是今年将要举办的涿鹿万人祭祖大典暨第十届冀台经济合作洽谈会被国台办、省政府列为2011年重点支持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台湾东森电视台副总经理、总监姚静宜一行已于4月15日到张家口考察,就祭祖宣传报道事宜进行了商谈。 (谭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