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李鸿章洋务活动的讨论情况

作者: 乔还田 日期:1981.03.30 点击数:30
人民日报

【作者】 乔还田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1981.03.30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有关李鸿章洋务活动的讨论情况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与他的地位和影响相比,史学界对他的研究是不够的。过去,人们只重视研究他对内如何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对外如何同法、日两国签订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马关条约》,而对他的其他活动,特别是洋务活动则很少注意。因此,一提到李鸿章,人们自然要说他是个刽子手、卖国贼。他成为一个被全部否定的人物。近年来,史学界开始注意研究李鸿章一生的活动,并重视研究他的洋务活动。在这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一、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凡论及这个问题,尽管人们的表述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比如,有的说他是洋务派的旗帜和主角;有的说他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组织者、领导者,甚至把他看作是洋务运动的化身;还有的说谈洋务运动,就不能离开李鸿章,反之,研究李鸿章,也不能不谈洋务运动,否则,无论是对洋务运动还是对李鸿章都不能做出正确的、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二、李鸿章为什么要办洋务。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李鸿章视中国封建的“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他举办洋务,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改造成为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企图借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甲胄以保护清朝封建主义的躯体。另一种意见认为,李鸿章是在承认“各国条约已定,断难更改”的前提下从事洋务活动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地位,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企图保持半殖民地的现状,避免使中国完全殖民地化。

三、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的目的。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北洋海军则是李鸿章用了20年的时间经营起来的。那么,李鸿章筹建新式海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说是为“御侮”,而无“剿贼”之意。因为李鸿章一再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再说北洋海军的主力舰只,都因船身吃水过深,不能驶入海汊内港,因此,是谈不上镇压农民起义的。第二种意见说是为拥兵“自重”、“靖内奸”,并无“自强”、“御侮”之意。因为当时有人指出北洋海军是李鸿章之水师,“恐用以御敌则不足,挟以自重有余”;至于说为“靖内奸”,因为海军不但可以“上岸击贼”,而且还能为镇压人民起义载运军火援兵。第三种意见说,对外是为了“御侮”,这是主要的;对内则既带有“剿贼”之意,同时也包含着扩大个人权势的内容。

四、李鸿章创办的民用性工业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一种意见指出,李鸿章不仅是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始人,也是近代民用工业的积极提倡者。他先后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织布局、天津铁路公司、黑龙江漠河金矿等一系列民用性企业。他办这些民用工业是为“求富”而“争利”、“保权”,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限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势力的扩张,同时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作用。另一种意见认为,李鸿章创设民用工业的着眼点,不在“厚利商民”,而是为了解决“军国大事”。他预料到“数十年后,中国富商大贾必有仿照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所以,他提出用官督商办的方式来创设民用工业,借以达到利用和控制私人资本的目的。这类企业的出现,虽然同封建生产方式比较起来是一种进步,但在本质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其结果只能是“损华益洋”。

五、李鸿章办洋务是否“事事依赖洋人”。关于这个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李鸿章一味崇洋媚外,“事事依赖洋人”,把向西方学习变成了卖身投靠。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李鸿章还是注意坚持独立经营方针的,并不是要永远依靠洋人。他强调“权自我操”,“由我主政”,竭力“防止尾大不掉”;同时还谋求自制工业设备和培养本国的技术人员。

六、李鸿章的洋务活动为何失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没有多少分歧,有关论者认为,第一,李鸿章的全部洋务活动缺乏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第二,落后的社会制度,腐败的官僚政治,严重地腐蚀着李鸿章所举办的洋务事业;第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不允许具有对外性质的洋务活动存在。

七、评价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是否要同他的外交活动联系在一起考虑。对这个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李鸿章是近代史上公认的卖国贼,又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主持人,是不能不影响到洋务运动的性质的,因而主张把李鸿章的妥协外交和所签订的卖国条约,同他的洋务活动联系在一起分析研究。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签订不平等条约属于外交,举办洋务事业属于内政,两者并不是一码事,因而应该区分开来。

(乔还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