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发迹史》瞄准官场不倒翁

作者: 汪衍振 日期:2010.12.07 点击数:0
南宁晚报

【作者】 汪衍振

【报纸名称】南宁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0.12.07

【版次】第35版:读书

【入库时间】20120820

【全文】

谜一样的晚清,产生了许多谜一样的人物。清朝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英国未及施展才华,便被副公使刘锡鸿生生拉下了马,以后便终老山林;外交奇才曾纪泽,更是在弹劾声中英年早逝。但李鸿章的情形却正好与他们相反:弹劾奏章越多,升官越快;弹劾力度越大,权柄越重,竟然成了晚清官场不多见的不倒翁!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李鸿章到底练成了什么独门绝技,他怎么就能在大变革时期的晚清官场纵横捭阖、谁都扳他不倒?

同治元年十月,刚刚署理江苏巡抚4个月的李鸿章离开上海到前线督战,防守上海的常胜军领队白齐文突然发兵将松江城包围,上演了一出闹饷恶剧。对李鸿章早就心怀不满的南洋通商大臣薛焕,一见机会难得,便马上一篇参折递进京师,决定扳倒李鸿章。因为李鸿章现在的署抚就是从他头上抢走的。李鸿章一时内外交困,头上的乌纱眼见不保。正在朝廷想换掉李鸿章的时候,与李鸿章素无瓜葛的军机大臣李棠阶站了出来,他替慈禧太后分析了一下江苏的形势,然后便从实际出发,劝慈禧太后不要轻易对李鸿章下结论。李棠阶认为,无论看实力还是看能力,薛焕都不如李鸿章。慈禧太后听从了李棠阶的劝告,李鸿章也就转危为安了。这里便出现了一个疑问:李棠阶与李鸿章并未共过事,从年龄上看,他还是李鸿章的长辈,那么他为什么要替李鸿章说话?这就又牵扯出一个人———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曾国藩不仅与李棠阶过从甚密,而且还当面向咸丰保举过他。因为曾国藩的保举,李棠阶不仅由外任改做京官,而且被大受重用。要知道,李鸿章的这个代理巡抚是曾国藩保举的,现在又被撤任,这就等于是说,曾国藩一开始就举错了人。李棠阶站出来为李鸿章说话,说穿了,他其实是在为自己的恩公曾国藩说话。劫难过后,李鸿章迅速反击:逼迫英国人撤常胜军领队、修改常胜军章程,把常胜军的指挥权拿到手。两月过后,他不仅稳住了阵脚,而且还被赏加了兵部侍郎衔,实授了江苏巡抚!这回轮到他的政敌瞠目结舌了。

李鸿章一生办得最多的便是洋务。所谓洋务,说穿了便是实业。李鸿章为什么如此醉心于实业呢?北洋海军是实业,电报、采矿、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实业。办实业能捞到好处是一方面,借此抬高身价也是一方面。他每创办一个实业,便有人站出来弹劾他,想弄倒他。最初,与他交厚的大臣们都替他辩解,可是他办的实业多了,大臣们说不上话了,哪知朝廷又开始护着他。这让李鸿章发现了保官的奥秘:办实业越多,身价越高,官做得也就越稳。掌握了这个诀窍,他办实业的积极性越发高涨起来。朝廷,也就越来越离不开他了。

甲午战败,李鸿章被革职留任,请求杀他的折子满天飞。他的家人、幕僚及好友都替他捏一把汗。但李鸿章该吃吃该睡睡,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李鸿章难道不怕死吗?他肯定怕死,但他知道自己死不了。他清楚,北洋海军虽然没了,但战争并未停止,大清的日子还得往下过。想继续过日子就得与日本议和,如果议和,恐怕就得他出面了。果不其然,他很快便被召进京城商量议和的事。议和之后他虽然不再是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但还是百官之首———文华殿大学士。居京期间,李鸿章异常低调,不轻易出门,也很少应酬。在外人看来,他已经退出了官场。其实,李鸿章做的这些都是表面文章,用的是障眼法,他无时无刻都在等着翻身的机会。光绪二十五年,已经77岁的李鸿章终于再度崛起,到广州署理两广总督。试想,如果不低调,他的政敌不会轻易放过他,朝廷为了平息舆论也不会放过他。李鸿章成了晚清官场真正的不倒翁。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