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欲“黄袍加身”?(上)

作者: 暂无 日期:2010.07.23 点击数:20
江淮时报

【报纸名称】江淮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0.07.23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陈劲松 编者按 李鸿章是大清王朝一位能够左右政局的重要人物,为大清帝国东征西讨,呕心沥血,即使紧盯着他的那些满族政治对手,也从来没有找到他对大清王朝不忠诚的任何证据。 这样一个人,他会与朝廷离心离德?他是否对大清王朝怀有二心,欲“黄袍加身”?我省青年历史学者陈劲松近日提出全新个人研究观点,并撰文对此加以剖析。 历史研究表明,李鸿章与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确实有某种“离心”倾向,不仅是个人思考,并在他的言语中表达出来,甚至还付诸了某种行动,特别是他的晚年,这种倾向越发明显。 “东南互保”中的拟任总统 百日维新失败之后,李鸿章因为曾经支持过康有为等人而受到守旧派大臣的百般指责,尤其是一些对汉族大臣抱有成见的满族官僚更是恶毒地攻击他为“康党”。如果说2009年人们最害怕的是和“甲流”二字挂上钩,那么1898年人们最害怕的就是和“康党”二字牵扯上。当时,慈禧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康党”,举国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康党”也成为政、敌之间互相攻击的最好弹药。有一次,慈禧杀气腾腾地拿出别人弹劾李鸿章是康有为同党的奏折给他看,要他做出解释,否则就吃不了兜着走。没想到一向在慈禧跟前唯唯诺诺的李鸿章,这次挺了挺胸,站直了,声音洪亮地回答:“若旧法能强国,吾国早已强矣。既变法则为康党,臣罪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 这一下,慈禧惊讶了,大概除了当年的顾命八大臣之外,朝臣中还从没有人对她这么“蛮横”过。心中掂量了好半天,她终于断定李鸿章反对的不是她而是保守派,于是脸上的季节一下从冬天换到了春天,并把谈话内容转移到别的话题上。不过,李鸿章也确实更加失宠了,慈禧很快打发他到山东勘察河工。派李鸿章当此苦差,慈禧一方面是为了显示自己对灾情的重视、对灾民的关心,以收买民心,稳定局面;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同情维新派,且有多人上奏弹劾他,借此变相罚李。李鸿章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前往。李鸿章还是比较认真的,特别邀请比利时工程师卢法尔随行。在山东的四个月中,他不顾隆冬严寒,年高体弱,不辞劳苦,深入第一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拿出了长、短期治本、治标两套办法。1899年3月底,当他满怀热情地回京上呈治河方案时,却被慈禧和亲信们以种种理由推托、否决。李鸿章从这件事中明白,自己已被彻底打入冷宫了。但是,李鸿章究竟是政坛老将,表面上他没有怨言,安分守己地在家里喝茶,暗地里他无时无刻不在策划着自己的东山再起。 机会很快来了。戊戌政变后,慈禧曾打算以 “帝病重”之名谋害光绪。但此时的中国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慈禧不能不先试探列强对此态度,没想到各国纷表反对,甚至表示要派医生到宫中查看光绪皇帝究竟是否病重。同时,全国亦舆论哗然,尤其各地华侨纷纷发电,有时甚至数万人联名,要求慈禧归政,确保光绪平安。面对强大反对,慈禧只得打消谋害光绪的主意。但她又于心不甘,遂打算废掉光绪,另立新帝。但这废立之事仍需试探列强的态度,可是慈禧等守旧派与洋人交恶,无从打探,于是与李鸿章私交不错的慈禧宠臣荣禄便走访李鸿章,请李打听外国人的态度。李鸿章认判断,自己东山再起、重获大权的机会来临了,便不失时机地回答,这是内政,如果先询问外国人的态度有失国体,但如果派我到外地当总督,外国使节必来祝贺,这时可顺便探问外国态度而又不失国体。除了想重掌大权外,李鸿章提出外放当总督的另一个考虑是远离京城,以避开“废立”这一至为敏感、甚至有关身家性命的宫廷权力之争。荣禄为李之说法所动,便在慈禧跟前极力撺掇,所以几天后李鸿章就被任命为两广总督。李鸿章再获重用任两广总督的消息传来,外国使节果然纷纷前来祝贺。当李鸿章“无意之中”向他们谈起废光绪、立新皇帝的问题,这些使节则表示这是中国内政,他们“理无干涉”,但他们的国书都是递交光绪皇帝的,如果另立新君是否继续承认则要请示本国元首,从而间接表达了反对废立之意。荣禄、李鸿章担心废立一事会引起外国干涉和国内一些官员反对,因此他们也不太赞成。于是荣禄便提出了不必过于着急,可先立“大阿哥”、慢慢再取得皇帝“大统”的建议,得到慈禧认可。1900年1月7日,政坛高手李鸿章春风得意、精神抖擞地离京南下,就任两广总督。 李鸿章到达广州之后,首先接到的谕旨就是“严拿康党,铲平康有为的祖坟。 ”康有为、梁启超都是广东人。李鸿章接了这份谕旨,把它放到了一边,没有理睬,反而托人带亲笔信给流亡海外的康、梁,勉励康、梁“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时境遇,遽灰初心”。一个身居帝国高位的大员,亲自慰问流亡海外的 “政治通缉犯”,古往今来,即使不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极少发生的。康、梁接信后,为李鸿章的真情所感动,回信曰:“公以赫赫重臣,薄海具仰,乃不避嫌疑,于万里投荒一生九死之人,猬加存问,至再至三,非必有私爱于吾辈”。 让李鸿章更得意的事还在后面。这一年是义和团反帝运动的顶峰,慈禧因为一份假情报,误以为英、美等国要逼她还政光绪,悍然下令向西方列强宣战。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克北京城,15日清晨,慈禧急急忙忙带着光绪皇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溥隽等换了便装,分乘三辆马车,仓惶离开紫禁城,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在此之前,慈禧曾不断下令各地封疆大吏派兵进京护驾,然而,这时的地方大佬们已经成老大了,尤其是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等。他们积极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形成了所谓的东南联保,也就是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的战争中保持中立。这,是不折不扣的抗旨行为。在慈禧西逃的最初日子里,由于各地督抚联系不到中央,很多人以为慈禧和光绪已经殉难。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共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而出访过列国的李鸿章也觉得自己外有列强支持,内有封疆大吏拥护,完全可以胜任。唐德刚在《袁氏当国》中记载了这件事:“八国联军时帝后两宫西狩,消息杳然,东南无主之时,当地督抚便曾有意自组美国式的共和政府,选李鸿章为总统,李亦有意担任,后因两宫又在西安出现乃作罢。 ”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