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惨败实因李鸿章狠斗左宗棠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1.06 点击数:20
黄海晨刊

【报纸名称】黄海晨刊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1.06

【版次】第A18版 (人文·旧闻)

【入库时间】20110412

【全文】

朋党之争,是中国有史以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古代朋党之争中,最大的诟病是认“奴”不认“才”。腐败透顶的晚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亦与党争有关,而且最终决定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淮党争,即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 湘淮党争不仅耗去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有限才华,同时,还使得他们在对人才的选拔上赌起气来。非我族类,不管你才高几斗,一概不用。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重用的两个将帅——— 海军统帅丁汝昌、陆军统帅叶志超皆属无能之辈。丁汝昌在水师提督这个位置上,只确保了一项基本原则:唯李鸿章马首是瞻。把北洋水师打造成“李家军”,然而其驾驭海战的能量,却差在千里之外。 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看到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叛投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 没有海军科班出身,没有正规海上训练,只因为是“李鸿章的人”,所以淮系丁汝昌从陆军转行直接来领导海军。丁汝昌对李鸿章言听计从,其依赖之重,达到了没有主见的程度,俨然如李鸿章家丁一般。而北洋海军在丁汝昌的领导下,也变为一支“家丁部队”。 在调北洋海防差用后,到甲午战争爆发前这段时间,作为清国海军的前线最高指挥官的丁汝昌是怎么表现自己“才华”的? 丁汝昌平时训练,完全是在取悦上司眼球,走形式作样子。比如北洋水师的射击演练,军舰在射击的时候,靶船不动,结果军舰量好了距离,按照这个浮标发炮。再如阵型问题,战场上千变万化,平时都事先说,今天演练什么阵型,大家做好准备———这事先你都知道了。可是战场上,可能就给你发出一个旗语,就一个命令,马上就变阵了,变成什么样的阵形根据战场情况定。平时那样训练到战场上怎么能够得心应手?难怪邓世昌等少壮管带在《台湾:1895》里叹曰:英国有不懂海战的海军司令吗? 庸才与气节无关,虽然丁汝昌在甲午海战最后时刻吞毒自杀,但仍无法掩盖他“无能”的庸才本质,海军需要的是挽狂澜于即倒的统帅,而不是一死了之的无用之才。 选择丁汝昌,导致海战之败,而选择叶志超,则彻底葬送了朝鲜与东北全境。 靠“口才”赢得胜利,扯谎与对主子绝对服从——— 这就是叶志超的“大才”。叶是官场中的典型人物,胆小如鼠,视钱如命,又无声望,但同样是因为出身“淮系”,所以被李鸿章视为嫡系。不断地委“小才”以“大用”。 叶志超带领的手下,个个都是官僚坯子,除了吸食鸦片外,战时每天都摆酒欢宴,既不体恤士兵,也不理会逼面而来的大敌,他们笃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官场哲学。 平壤之战前,叶志超小妾写给叶志超一封信,劝他多为家里的妻妾想想,于是本非人杰的他,在平壤之战的紧急关头弃城逃走。 丁汝昌、叶志超乃庸才,实属无能之辈,在这一点上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早就看在眼里提醒于口,但是李鸿章思来想去还是重用了他们,就是因为他们出身“淮系”,是自己的人,由此奠定了北洋水师的内耗基调。丁本人不谙海军事物,可他属下各舰管带中大多出身于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生。部分靠人身依附上来的海军将领,虽然很听“丁军门”的话,但亦步亦趋的他们,盘算的是“站队”而非“打仗”,哪里有能力对抗虎狼之师日本的侵袭? 党争,内斗,制肘,腐败,可惜了重金买来的战舰,可叹那么一群海陆统帅。 (据《旧闻新知》程万军/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