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文被破译 李鸿章被日本人讹诈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05.27 点击数:40
华兴时报

【报纸名称】华兴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5.27

【版次】第10版:史海新报

【入库时间】20130730

【全文】

李鸿章。(资料图片)

近几年谍战剧火爆荧屏,密码战引起人们的关注。电报专家说“重复是电码泄密的根源”。因此,一个国家或一支军队的密码应经常更换,然而甲午战争时清王朝却没有这一认知。

清政府电文被破译日本掌握谈判底线

1895年3月13日,李鸿章等人乘坐雇佣的德国轮船,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从天津起程奔日本马关。他出发前曾见过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示妥协的底线。光绪皇帝意见是宁可多赔款,也不要割地。慈禧太后的意见却是“社稷为重,边地为轻”,表示可以割让一些土地。当时朝廷内部对是否割地意见不统一,赔款数量原议是以1亿两白银为上限。

3月21日,李鸿章到达马关的第二天,便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日本提出的条件便是要求赔款白银3亿两,并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李鸿章发现条件之苛刻远超出在国内议定的让步线,回住所就要同国内商议对策、等待指令。

他与北京电报往来,都是把文字译成密码后交日本的国际电报局拍发或接收,结果每封电文都被对方破译。自此,伊藤博文每天参加谈判前都已经知道李鸿章想争执的内容和清政府让步的底线,简直把对手玩弄于股掌之中。

李鸿章马关遇刺建议继续谈判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3天后,乘坐轿子在街上突然遇到一个日本狂热的武士用左轮手枪行刺。子弹打中了李鸿章的左眼下一寸的位置,子弹虽留在了体内,却没有伤到眼睛。

一个国家谈判代表在另一国遇刺,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事件,不少国家舆论谴责日本简直是一个野蛮的国家。早想乘中日战争之机浑水摸鱼的俄国和德国立即表示想以武力干涉。日本当局一时十分狼狈,马上抓住凶手并将其判了无期徒刑。

李鸿章遇刺后,光绪皇帝拍来电报要他回国养伤,对是否中断谈判却未把话说死,说明态度摇摆不定。

伊藤博文看到这封电报后,担心李鸿章回国会失去勒索对象,于是伊藤博文一再来看望并挽留李鸿章留下继续谈判。日方还称为表示歉意,可以将原来赔款3亿两白银的要求减为2亿两,同意从4月1日起在前线停战21天。不过日本方面仍威胁说,希望李鸿章抓紧这21天时间赶快签订和约,否则时间一过日军将恢复进攻。

当时李鸿章已被日本的威胁所吓倒,口头上同伊藤博文说准备回国养伤,其实拍电报给北京建议继续谈判,马上得到同意。日方看到破译的电文马上放心地进行敲诈。李鸿章养了不足10天的伤,就带着左眼下面没有取出的子弹头,被日本人催促着登上马关的春帆楼。

李鸿章带伤同伊藤博文恢复谈判后,几天内还不断争辩,要求赔款最多不超过1.5亿两,割地只限安东等几个县和澎湖。焦急的日本代表却不耐烦,声称赔款减少到2亿两已“实为尽头”,必须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并于4月10日催促清政府于几天内答复。

日本破译光绪复电知悉清政府让步底线

伊藤博文还威胁说,近卫师团等六七万军队已经等待登船,如果谈判破裂会马上到天津附近登陆,然后直捣北京。恐慌中的李鸿章不敢做主,只好把日本的要求和威胁语言电告北京,请朝廷定夺。

接到李鸿章的电报后,光绪皇帝看到条件如此苛刻,气得把纸笔都扔到地上,大叫要再战。而当光绪向慈禧太后请示时,得到的回答是“是战是和由你定夺,反正我不离开北京”。生性软弱的光绪皇帝于是回电李鸿章,让他能争就争,实在不行就签订条约保住北京。

光绪皇帝的复电到达马关交给李鸿章之前,日本方面就已经将其破译。看到电报中的“能争则争,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之定约”的嘱咐,伊藤博文完全搞清了清政府的让步底线。最后谈判开始后,面对李鸿章还要逐条争辩赔多少款和不能割哪块地,这位日本首相马上摊牌说:“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而已”。这话等于是最后通牒,李鸿章再也不能讨价还价,只好按照清政府嘱咐的最后底线,表示完全答应日本的条件,于4月17日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据《中国国防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