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中的李鸿章是“纯爷们”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09.27 点击数:30
合肥晚报

【报纸名称】合肥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9.27

【版次】第C11版:最合肥 雅客

【入库时间】20131120

【全文】

○翁飞博士正在接受本刊采访

○历时十多年时间编纂的《李鸿章全集》

○晚清重臣李鸿章

“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安徽地方史研究多年,特别专攻的是李鸿章、淮军和淮系集团。他用鲜活的历史事件、生动的语言表达,再现了李鸿章的传奇一生。他认为很多人误解了李鸿章,并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还原这位合肥人物。

《李鸿章全集》凝聚心血

在李鸿章去世后的一百多年里,曾有不少李鸿章的文稿结集问世,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李鸿章的机要幕僚、清代大儒吴汝纶编的《李文忠公全书》了。吴汝纶编的这部书实际上有两个版本:详本和简本。详本有1700万字,没有出版,仅保留在李鸿章后人手中;简本共有165卷近700万字,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印行,就是如今通行一百多年的《李文忠公全书》,它是吴汝纶及其侄婿廉泉根据详本删削而成。

当年保存在李鸿章后人手中的1700万字的吴编详本,于1949年被李氏后裔由合肥老家携至上海。上海和平解放后,这部详本辗转到了当时正在参与筹建上海图书馆的著名古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的手中。在顾廷龙先生的呼吁下,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人民出版社曾计划依据上图所藏的详本重新出版《李鸿章全集》,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版。

1990年,安徽社科院历史所承担了国家“八五”社科项目“李鸿章与淮系集团研究”的课题,并成立了淮系集团研究中心。在搜集李鸿章文稿资料的过程中,研究员刘申宁和翁飞了解到上海出版《李鸿章全集》搁浅一事,将此转告给当时的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张崇贵和主编童本道。翁飞说,“他们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安排我和刘申宁去了上海,辗转将此事(出版《李鸿章全集》)定了下来。”1992年秋,经过各方努力,新编《李鸿章全集》申请立项,并于1993年4月在北京组成了编委会,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由于不断挖掘出新的资料,加大了编纂工作量,因此全集的出版时间只好一推再推。

《李鸿章全集》的执行编委翁飞,是最早参与编纂工作的人员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1999年,45岁的翁飞考取了戴逸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脱产赴北京。在全集的编纂工作中,翁飞主要负责奏稿部分的统编,这部分共有1200万字。“那时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专门拨给了我一间40平米左右的房子,我每天就在里面整理、校订文稿。戴先生一个星期过来给我讲一次课,并检查我的工作进展情况。”翁飞对于这段历时两年半的经历,感慨良多。

“后来我又去北京待了三年,直到2007年样书才成形,2008年才正式出版,没想到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李鸿章全集》的编纂过程,凝聚了许多人的汗水与心血。“这是中国个人最大的文献,对于中国近代史清史研究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对于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能参与出版这样一本全集,翁飞感到十分自豪。

他要还原最真实李鸿章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他为官的四十余年正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因此,李鸿章的所作所为与整个晚清的历史息息相关。梁启超在李鸿章死后不久著成《李鸿章传》,别称“中国近四十年大事记”,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翁飞家中的书柜上摆满了李鸿章和淮军的书籍资料,他对于李鸿章的痴迷可见一斑。“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社会巨大转型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趋新引领潮流的人物。不是创新,而是拿来主义,他不是思想家,而是实干家。他引领了洋务近代化的第一波潮流,他什么都肯干,教育、工厂、军队、外交,许多驻外使节都是他的门生,因为仰慕他的外交手段,也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从洋务派、维新派、革新派,都跟他有接触,他是先进人士,他是中国近代化潮流的领军人物。”这是翁飞从个人角度,对于李鸿章的解读。

“从中国近代的不平等的外交来讲呢,我认为主要的责任应该是在李鸿章那个时代的那个统治者,但作为李鸿章个人来讲,他当然有他自己的责任,他对西方列强,在某种程度上抱有一定的幻想。” 翁飞说,连李鸿章自己也承认,他是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没想到甲午一战,把他这个纸糊的灯笼给捅破了。

“但是从史学界来讲,我看所有的史学著作说他是卖国贼好像还没有,没有就是说,只是说他误国,或者是他很庸碌,或者很贪鄙。很多人说他是卖国贼,也可能是受一些媒体影响,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个《甲午风云》,李鸿章就是一个卖国贼的形象,然而随着大量资料的发现,随着现在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认识的提高,已经没有多少人把他作为一个卖国贼来说了,说他误国可以,就是战败了,他有他的责任,当然主要责任是谁多少,三七开、四六开,慈禧要多少责任,光绪要多少责任,这个另当别论,学术界各有见仁见智。” 翁飞认为,现代人应该更客观去看待历史事实。

他是翁同龢的旁系后代

之前曾有传言说翁飞是翁同龢的后代,对此,翁飞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家只是翁家的一个旁系,算不上是翁同龢的后代。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它是把翁、李两个人作为当时同等对待的一个重量级的元老重臣。”

对于李鸿章和翁同龢的关系,翁飞给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么我研究来研究去呢,研究出来李鸿章是翁家的小门生,因为他的老师的老师是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而他进士的主考官孙锵鸣先生是翁同龢的学生,就是他的门生的门生。按照科举门第来看,俩人就算是现在的同班同学,因此他俩的关系其实近。”

1861年底,为镇压威逼上海一带的太平军,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命令下,回乡招募淮勇,组建一支淮军东援。1862年初,淮军在安庆成立,为进一步增强淮军的力量,曾国藩又调拨一部分湘军归入淮军。同年4月,新组建的13营6500名淮军浩浩荡荡开赴上海,自此走上历史舞台。从上海开始,李鸿章率领着淮军在江浙战场上接连得胜,最终配合湘军扼杀了太平天国政权。此后淮军力量迅速扩容,成为一支实力庞大的军事集团,在中国疆土上驰骋近40年。在翁飞眼中,这是晚清军事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转型时期,真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固然出了很多人才,但是湖南和安徽亦不能忽视。两个相对在内陆的地区,能够涌现出一大批紧跟时代潮流、大有作为的人才,这是地域文化现象。”

在研究淮军多年的翁飞眼中,安徽之所以能走出这么多名人,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自然地理的优势。

本报记者 王晓峰/文 丁继圣/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