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巢湖的“淮军文化”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4.29 点击数:20
巢湖晨刊

【报纸名称】巢湖晨刊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4.29

【版次】第14版(纵横巢湖)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号少荃,晚号仪叟,合肥人。晚清著名军事将领及朝廷高官。

“李鸿章,合肥人,办外交,很有名……”这是本世纪初叶小学生用作描红的一种三字经的起头四句。可见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国近代史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像李鸿章这样评价迥异、大起大落的人物了。

李鸿章在咸丰初年回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去江西、湖南投靠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击盛波、张树声、吴长庆、张遇春等分带,沿长河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屡立奇功。到太平天国失败前夕,淮军人数达6万余人。1865年置两江总督,镇压捻军屡战屡胜,深得清王朝的赏识,并由此进入清王朝上层阶级。太平天国失败后,淮军编入清军走向台湾,走进越南,在抗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后来抗击八国联军中发挥巨大作用。

巢湖流域是“淮军文化”的摇篮。淮军在巢湖的遗址很多,以昭忠祠为中心,以李鸿章故居为重点,从居巢区到无为、庐江,组成一个自成体系的“淮军名胜文化圈”。

一、中庙昭忠祠

淮军昭忠祠,坐落在居巢区中庙镇的西南角,于1892年中国淮军创建30年之际,由清光绪朝廷赦令建造一个祭奠淮军阵亡昭忠祠,被尊奉为淮军“总祠堂”。

昭忠祠于1893年动工,1894年6月竣工,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光绪皇帝御书“昭忠祠”金匾,儒学大师吴汝伦作《合肥淮军昭忠祠祀》,淮军著名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撰写对联两幅。其一为“升高以望东关,情随事迁,百战江淮如昨日;积厚仍归南岳,才为世出,再生申甫更何年。”其二为“九州祠宇相望,魂魄有知,百岁犹思故乡乐;万古湖山不改,风云所聚,群灵疑拥怒涛来。”

二、文峰塔淮军碑刻

巢湖湖心有姥山岛,岛主峰有文峰塔,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建到四层因故停工,续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由李鸿章等筹资建成,有振巢湖流域文风之意。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51米,7层,砖石结构,内有云梯可登极顶,一览巢湖风光。工成,李鸿章、刘铭传、吴长庆、吴毓芬等均题字题联,计25幅。李鸿章亲笔题有“文光射斗”四个大字,并亲撰《姥山塔碑文》凡910字,均刻于石上,已佚。李鸿章弟弟李瀚章亲笔题有“举头近日”四字,刘铭传亲书“中流一柱”匾额,吴毓芬书《姥山四季歌》,严尔圭、熊文举等题有“层云一驾”、“中天佛日”、“天斗青藜”等字。

还有:吴长庆题有“中立不倚”,周盛波题有“秀挺湖中”,张树声题有“势如涌出”等。现大多已失散。

三、武壮公祠等系列

武壮公乃淮军高级将领吴长庆(1827—1884)谥号,字筱轩,为李鸿章得意门生及淮军重要将领之一,曾官至浙江提督、广东水师提督等职。光绪八年(1882)被朝廷派遣到朝鲜,参与平息朝鲜内乱有功,深受朝鲜人民尊敬。1884年病逝,光绪皇帝“绍优恤,谥武壮”。并赐银在其家乡庐江县城建“武壮公祠”。

武壮公祠位于庐城东大街,三进两院,房屋近百间,占地两千米,呈徽派风格。有石雕、彩绘、木雕等工艺品,祠内存有吴长庆遗物若干。晚清学者俞壁山楹联:“具儒将才,为君父投笔请缨,为天下使,宣义信义灭继绝。”1997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公庄园和吴长庆墓。吴公庄园为吴长庆故居,位于沙湖村,面向黄陂湖,风水极好。吴长庆墓位于泥河镇吴家山,占地两千多平方米,有石象生、马、狮、四不像等石雕及石碑。

淮军在巢湖的遗迹还有居巢区■炀镇李鸿章家族当铺、无为县丁汝昌墓园、庐江县刘秉璋馆墓、吴赞诚故居、潘鼎新公馆等数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