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迪:用宣纸包装李鸿章

作者: 暂无 日期:2007.09.28 点击数:10
安徽商报

【报纸名称】安徽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7.09.2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合肥“雪鸿斋”斋主孙迪,40岁刚出头,相当钟情于传统的笔墨纸张。多年前他曾接触过不少书画名家,有意无意之间也留了些名家墨宝。不过,他现在玩的是为别人提供更多、更高档次的工艺美术品。关于这一点,他有许多想法,其中不乏创意。眼下,他想着如何将有“千年寿纸”之称的宣纸与出自合肥的历史文化名人李鸿章结合起来。他的这一创意也正趋向成熟实施阶段,并将在11月份合肥举行的文博会上展示相关工艺品。 在孙迪的办公室里,张挂着镜框装裱的李鸿章《圣教序》临帖。而孙迪目前力推的就是包括这份临帖在内的李鸿章墨宝工艺品,且以正宗的安徽宣纸为载体。孙迪通过文博部门和省内几位李鸿章研究专家、学者,搜集到了李鸿章一些手迹复印件和相关史料等。据悉,李鸿章一生酷爱书法,也颇有造诣。曾国藩曾评价说:“观阁下精悍之色露于眉宇,作字则筋胜于肉,似非长处玉堂鸣佩优游者。”此后,晚年曾追随李鸿章的曾国藩女婿吴永记述说:“(李)公每日起居饮食,均有常度。早间六七钟起,稍进餐点,即检阅公事;或随意看《通鉴》数页,临王《圣教》一纸。”从中可知,李鸿章晚年喜临《圣教序》帖。另外,李鸿章还爱临《兰亭序》帖。这两帖均为王羲之的代表作。1906年4月,在李鸿章去世5年后,他的孙子李国杰将其所临摹的《兰亭序》和《圣教序》刻石永存,并将拓本送呈与李鸿章私交甚密的孙家鼐 (寿县人曾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作跋。孙家鼐认为李鸿章的书法“深得右军(王羲之)三昧而结体缜密,魄力沉雄,直从性情中自然流出,足与事业相称,盖非文人学士专工笔墨者所能及也。”可惜的是,原刻石下落不明,幸而安徽省图书馆还藏有原拓本。孙迪说,他见过李鸿章临帖的三种拓本,省图书馆的拓本是其中最好的。目前,他采用宣纸成功试制出10米长卷《合肥李文忠公墨宝》。如果这份长卷后续事情进展顺利,他还打算开发合肥历代名人画像、手迹,以及黄山、九华山等地宣纸旅游工艺品。 孙迪许久谋划宣纸印刷工艺品,还有一个诱因。早在1998年他到杭州出差时,当地一个朋友送了一套古籍线装书给他,并说是用安徽宣纸印刷的。孙迪翻开一看,发现根本不是什么宣纸印刷的。孙迪从事印刷这一行,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其间还搞过书画装裱等,对于宣纸的性能、特征也非常了解。此后,孙迪还了解到,江浙一带有不少企业在做高仿真书画以及古籍文献的印刷、复制,有一个印刷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起家的,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目前净资产6个亿的大企业,老板是浙江富阳的一个农民,当时国家征集宣纸印刷,别的地方都说不能印刷,只有这个老板敢于应承了下来。除了国内的,日本也有一些公司在做类似的事情。不过,孙迪说那些号称从事宣纸印刷的企业,几乎不用或很少使用安徽的宣纸,主要用的是书画纸(竹宣)、日本和纸等。而使用这些纸张做出来的成品,容易褶皱、变色,不宜长久保存。安徽是宣纸的发源地,也是正宗宣纸的唯一供应地,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播和实践,目前宣纸产量和质量可谓今非昔比,但在安徽现有的6000多家各类印刷企业当中,但尚未出现一家从事宣纸印刷的。孙迪说,出现这些现象,与真正的宣纸印刷难度很大也不无关系。宣纸至柔至轻,长期以来无法用于现代印刷。而他自己经过多年的钻研与实验,已取得宣纸印刷的关键技术,并且完全可以投入实际应用。 据了解,宣纸印刷的市场需求量特别大,并且已突破传统的书画艺术载体,向贴近人们生活必需品以及收藏工艺品延伸。孙迪介绍说,近些年国家出巨资整理清史等史料、古籍,而安徽又着力挖掘、整理李鸿章及淮军等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宣纸印刷与相关工艺品的空白填补面临着很大的机遇。怎样利用真正的宣纸来保留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怎样发挥安徽的 “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发展本土的特种宣纸工艺品,孙迪一直在呼吁着、努力着,也期待有识之士的加盟及有关方面的援济,以便早日实现设想。目前,江苏、山西、河南等地的书画家以及一些房地产公司闻讯,已经联系孙迪,要求制作书画艺术品和楼书等。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