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迫签订议和条约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4.27 点击数:20
北京晨报

【报纸名称】北京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4.27

【版次】第A15版: 副刊·连载

【入库时间】20140520

【全文】

历史:《帝国的回忆》

作者:《泰晤士报》

出版:重庆出版社

无论情形如何,未过多久,北京在李鸿章露面之前,就被八国联军占领了。他与庆亲王一起,被出逃在外的朝廷委以全权,商谈有关恢复和平之事。他在这些谈判中所扮演的角色,既人所共知又刚刚发生不久,这里没有必要赘述。他再一次展现了自己一贯精通的逃避、借口、拖延、因循,再一次使出了东方外交中的一切手段,尽管他知道,屈从的时刻已经到来,但还是一直要以一层尊严的表象和满肚子的生意经来应付一切事情。

他最着急的事情是解救皇太后,并保证北京中央政府的继续存在。在这一点上,他永远可以指望得到来自俄国的有力支援。而作为交换条件,他也已经预备好了去接受俄国所提出的任何与其利益紧密相关的要求。他对于俄国在有关满洲里问题上的态度,在本报特约记者于去年4月在北京对他的长篇访谈中,都似乎作了坦诚的解释。他直截了当地说,那是基于他确信“俄国是清国唯一需要惧怕的列强国家”的事实。该公约里最终的回绝对他的威信无疑是沉重的一击,更令他难堪的,是他一直身处最大的对手张之洞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之下。和他长期以来一直擦身而过的死神最终降临,这无疑是来自最近十二个月中所承受的、各种绵延不断的压力所致。根据最近来自北京的电报,对于他最近与俄国公使谈判达成的新公约的反对声浪,再一次掀起了另一场事态严重的纠纷。这一次,事情闹大了。

在说完令人不快的部分后,也必须指出,李鸿章对其国家的影响力,在最近几年里,其实也在不断消退。从长远来看,很难令人一味对其持同一种看法,即使对于那些既意识到他性格中的道德缺陷、又了解他的聪明才智的人来说,也是如此。毕竟,他是一个“在盲目的国家中睁开了一只眼睛的人”。他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却又刻意忽略全面学习西方国家的机会,这些都一再加重了他应当负起的历史责任。“我意识到了比较好的途径,也对其感到满意,但我却选择了一条并不满意的路。”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因为想要规避历史的严重裁决而为自己寻找借口。

也就是说,在大清帝国里,虽然他是在某些方向上意识到西方文明优越性的第一人,但不管多保守、多反动的清国人,都不会像他那样忽略西方文明中的道德属性。他有一位曾在欧洲学习的下属,当李鸿章希望起用他、让他可以发挥出自己所接受到的西方教育的孱弱果实时,他这样回答:“阁下一定要记住,当我进到你的衙门里时,就不得不把自己所接受的西方教育中最好的那一部分留在门外了。”(十二)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