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与李鸿章谈心

作者: 贺梦禹 日期:2014.01.10 点击数:30
北京青年报

【作者】 贺梦禹

【报纸名称】北京青年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1.10

【版次】第D05版:书写者

【入库时间】20140310

【全文】

“根据采访录音整理,未经李鸿章先生本人审阅,如有误记误解,均由记录人雪珥承担,与李鸿章先生无关,特此声明。”在《李鸿章政改笔记》第一编前,作者雪珥如是写道。书中所设的背景是在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从海外访问归来,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后,他奉命与八国联军谈判的时候。当时李鸿章寄居于京中贤良寺内,距离他的离世只有一年的时间,雪珥就是在此时对李鸿章进行的“专访”。

雪珥乃是当世之人,职业商人,业余历史研究者,专注中国改革史多年,出版了《大东亚的沉没》、《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绝版恭亲王》、《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等一系列讲述晚清改革史与人物的作品,《李鸿章政改笔记》是他新推出的第九本书。目前,第十本书也正在跟读者见面的路上,可这位先生是怎么穿越的时空,还能采访到李中堂这位重量级人物,跟他交心对谈的呢?当一回李鸿章的秘书

“如果写一本《李鸿章传记》,我想自己的修养各方面还不够,所以当时纠结了好几个月怎么落笔。因为我以前做过秘书,朋友开玩笑就说你干脆当一回李鸿章的秘书,把他的所思所想整理一下。我一想也是个办法,所以就用了个比较累的写作方式,用半文言文,以第一人称在写,称自己‘鸿章’,称曾国藩‘曾师’。”在新书发布后的分享会上,雪珥分享了自己穿越时空的“秘密”。不过由于自称鸿章,又用的半文言,以至于连载的时候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还真有读者把有些话当成是“李鸿章语录”,甚至有人做起了引用,于是雪珥赶紧澄清误会:“那可不是李鸿章的原话。我开篇也说了本书经过录音整理,未经李鸿章先生本人审阅,所有的责任都由我承担。”

尽管是借了李鸿章之口来评论当时的人和事,谈办事多艰的感受与随想,雪珥却并非在杜撰小说,徒发感慨,而是基于对于史料的充分掌握。为了写李鸿章,雪珥查阅了大量的史料,39卷的《李鸿章全集》,各种李鸿章的传记,包括许多外文资料,光是英文的传记就有16种之多,外媒关于李鸿章的文章更是多如牛毛,仅《纽约时报》,提到李鸿章的文章就能搜到几十万篇。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李鸿章在世界范围内所受到的关注。

历史事件就是一个个EMBA案例

在《李鸿章政改笔记》的第一章中就有一篇文章叫做《李二先生不是汉奸》。这一标题无疑是对长期被主流观点所非难的李中堂有点平反的味道。不过雪珥却表示,自己倒不是刻意要颠覆什么,而是通过史料来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并且雪珥常常从中提出一个问题:换成你,你怎么办?

每当提及这个问题,雪珥不免“摆事实,讲道理”,滔滔不绝地将当时的时局政局分析一通。不独是旁征博引各种史料与数据,其间还不吝使用上现代语言来解读多年来寻常人总觉得有些晦涩的历史,比如将八旗军比作军队,绿营比作警察,湘军淮军这种地方团练武装没有编制,顶多是城管,说张之洞是纪检干部,康有为连公务员都没考上,慈禧太后是一个产权明晰的企业的老板等等,让听众都纷纷露出会心的笑来。

“历史可以更有趣”,这是当年明月以及许多历史写作者都开始注意到的问题,于是常常用网络流行词汇和现代解读来让历史看起来更有趣。不过雪珥笔下的历史却不仅仅是有趣。雪珥总结了自己研究的落脚点:“因为我不是一个学者,我曾经在机关里工作十年,下海做生意十几年,所以我研究这些历史都在想怎么用它。”作为多所商学院EMBA/EDP授课教授,在雪珥的眼中,历史可以当做是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EMBA案例,而他采用的方法是从“技术流”的角度切入,分析当时的几种合力,提出决策者所面临的几种选择和做出选择后的可能。曾经身为律师与商人的职业背景,似乎让他的历史研究如虎添翼,比如他常常提到的研究历史重视证据与推导,以及给EMBA讲课时所做的晚清时期的报表和投资分析。为啥老板官员都爱看

日本企业的管理者与政客最爱《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这个典故在中国可谓是尽人皆知。而当今中国的政商精英对于国学的看重也是非同一般,除了国学典籍之外,像《胡雪岩传》、《曾国藩家书》、《明朝那些事儿》都曾是政商界喜爱的读物。在已写下多本受欢迎作品的雪珥看来,不论是纯粹听故事还是分析历史,管理者们都希望从中获得教益,事实上也是为长期存在于他们内心的想法寻找一个支持和印证。因此,雪珥所研究的晚清经济与改革问题,所提到的在中国当家难,做人办事难的情况,特别是如《李鸿章政改笔记》开篇第一章就叫《大丈夫不可无权》,自然是于企业与政府的管理者心有戚戚焉的。

已经移民澳洲的雪珥笑称自己如今已是半退休状态,在宦海商海沉浮之后安心当个太平绅士,专心做自己喜欢的历史研究。当年出于兴趣才开始做的研究,原本只是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分享,倒是朋友建议他不要“藏私”,拿出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如今这个建议或许已经得到了实现。尽管书里讲的多是中国这艘大船上船长与水手的难处,但是对于行船的思索却能够落到每个船上乘客的身上:“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办?你作为乘客,把船凿沉了你怎么办?”这或许正是雪珥的书受欢迎的原因吧。文/贺梦禹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