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德国影子(图)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2.13 点击数:0
新金融观察报

【报纸名称】新金融观察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2.13

【版次】第53版:历史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德璀琳的夫人、女儿及外孙女。 (摄于1903年)

这个口岸日益扩大的贸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一位有名的说话风趣的人,在总税务司(赫德)赞扬一些服从命令的平庸之辈时,评论道:‘可是赫德先生,不管您怎么说,您的最好的税务司却是强硬而不服从您的命令的人。’”

“德璀琳先生正是这种类型的人;在旧的规章不再适用新的情况时,他就不顾这些规章了。在我们的商人以自由的精神开辟新的商业领域时,他满足了他们。他一向把自己当作贸易的助手,而不是贸易的控制者。在他的本职工作中,他决不把自己局限在狭窄的税务司管辖范围之内;他不断地在总督的耳边说些新的想法。诸如引进新的牲畜与水果的‘品系’、造林、医学教育、陆海军体制、采矿、铁路以及设施完全的大学等等,各种各样的创新都会在税务司身上找到一个坚决的拥护者。”

业务能力方面,德璀琳的确十分出色。1878年,总理衙门委托海关创办邮政,赫德即指定德璀琳负责,在天津英租界设立邮政总办事处,创办了大清邮政。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邮票蟠龙邮票,就是由德璀琳亲自选定的颜色。

影子外交部长

德璀琳虽然长期担任天津税务司,但经常因代表中国政府执行特殊政治任务而短暂离职。

他和李鸿章的初次相识,是在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谈判时。当时,德璀琳担任烟台海关税务司,成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在谈判中,德璀琳协助李鸿章解决了马嘉理(Margary)事件,深得李中堂的赏识。次年,德璀琳调任天津海关税务司,与李鸿章同城办公,两人成了忘年交。在内政外交各方面,尤其一些重大国际事件中,如中俄伊犁交涉(1878年)、中法谈判(1884年中法战争)、中日谈判(1894年甲午战争战争)等,德璀琳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英国人略带夸张地评论说:“德璀琳先生是一位眼光远大的人。25年来他几乎是中国实际上的外交部长,因而,北京的外交使国成员如果不先来天津会见德璀琳先生与李鸿章,他们将不会有什么作为。是的,他是一个大人物,他远远地生活在他的时代的前头。”

依托李鸿章的信任和支持,再加上他的干练,德璀琳在大清国的官场中顺风顺水,不仅熬到了头品顶戴,并且还获赏罕见的;“花翎”,是个“又红又专”的人才。

德璀琳和美国人毕德格(William N. Pethick),同为李鸿章最重要的外籍幕僚。这两位精通汉语的外国“师爷”,几乎天天能和李鸿章见面,成为李鸿章对外联络的主要渠道。他们两人有并不严格的分工:涉外事务方面,德璀琳侧重工商企业,毕德格则侧重北洋海军;洋干部的管理和联络方面,德璀琳侧重分管欧洲籍洋干部,而毕德格则侧重分管英美籍的洋干部。

德璀琳的卓越表现和深厚人脉,为他赢得了大清政府的广泛赞誉,多次获授勋章,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时,他被赐头品顶戴花翎。

除了中国政府的荣誉之外,德璀琳还由于他的贡献而接受过多种荣誉,其中有九个国家授予的勋章,如大清国的双龙宝星勋章、奥地利骑士勋章、法国荣誉军团武官、巴西玫瑰爵士勋章、丹麦丹尼布罗格(Dannebrog)骑士勋章、罗马教廷庇护九世(Pius IX)爵士勋章、葡萄牙基督爵士勋章、普鲁士三等红鹰勋章、普鲁士二等王冠勋章以及比利时莱奥波德(Leopold)武官勋章。

租界建设

从1878年到1893年,德璀琳先后10次被推举为天津英租界董事长,在他的管理下,天津英租界大力“经营城市”,大马路、赛马场、市政大厦等先后建成,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俨然成为远东的模范城市之一。

英国人雷穆森(O.D.Rasmussen)在1920年出版《天津插图本史纲》(英语:Tientsin:An Illustrated Outline History),他这样记载道:

“从1878年到1893年(其中1882- 1884年除外),作为英国工部局董事会董事长,德璀琳对外国侨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工部局把剩余的税收用来购买有害健康的水坑和租界以外令人厌恶的土地。这一政策,在后来租界当局的领导下,终于在1898年成为英国扩展租界。他以非同寻常的远见倡导修建戈登堂,预见到未来社区的社会需要,沉静地把所有‘白相’的嘲笑一笑置之。”

“1888年至1889年,他劝说总督让林德(A deLinde)先生对海河组织了一次水文勘测。十九世纪90年代中期,海河开始自行淤塞,租界与天津城区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德璀琳先生极力支持工部局与商会制定的补救措施。依据职位,他是海河工程委员会的当然委员,他的指导与建议使海河工程局获益不浅。尤其是他是当时主张英租界实行地方自治政府的倡导者;对市政权这个使领事和使馆当局都感到非常头痛的问题,他进行了长期而又艰决的斗争。”

“在1913年1月4日德璀琳先生逝世之后,尽管预料到会将他的上述事迹全部写入年表,人们还是这样评论德璀琳先生:‘他对天津的持久繁荣所发挥的影响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实在很难在我们的社会和公共生活中找出有哪一阶段德璀琳先生没有投入很大的和有益的力量’,而且‘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在华北占有如此独一无二的和权威的地位,以致我们不可能在想到天津时不想到他。’”

德璀琳大概是对天津面貌影响最大的外国人,天津最早的砂石路“德璀琳路”(今大同道附近),赛马场(今工业展览馆一带)、“乡谊会”(今干部俱乐部)和天津最豪华的别墅“德璀琳大院”(已被拆除),戈登堂(即今市政府所在地)等等,都与他有着直接的关联。

五朵金花

德璀琳一生无子,生了“五朵金花”,5个女儿都“善交际、爱运动”。

她们的夫婿们,也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在华老外中的“大腕级”人物。大女婿是德国人汉纳根,做官做到大清的中将,做生意则成了巨富;二女婿腊克,美国人,美丰银行(American Oriental Bank)的经理;三女婿包尔,奥地利人,曾任奥国驻天津领事;四女婿纳森(Edward John Nathan) ,英国人,开滦矿务局总经理;五女婿也是英国人,英国驻华使馆的武官。由于德璀琳全家显赫的地位,《京津泰晤士报》在回顾德璀琳的一生时说:“他们的家在整整一代里成为天津的社交中心,从那儿,就像从圣地一样,散发出亲切又高尚的影响。”

如此“内外双修”,既懂得中国特色的官场规则,又能在驻华西方人圈子内如鱼得水,德璀琳作为李鸿章的影子,其实是相当够格的……

作者简介

雪珥,澳大利亚华人,中国改革史研究者,著有《大东亚的沉没》、《绝版甲午》、《国运1909》、《绝版恭亲王》等。

作者电邮: 

snowswords@hotmail.com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