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参与“协防”自立门户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05.22 点击数:10
天津日报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5.22

【版次】第15版:百科

【入库时间】20130710

【全文】

1862年到上海参与“协防”,可说是李鸿章摆脱曾国藩、“自立门户”开始,李鸿章以后的一生事业“隆隆直上”。他以后能手掌倾国之权,实皆由此奠基。

太平天国起义后,清朝的“国家军队”绿营兵腐朽日甚,简直是不堪一击;相反,倒是曾国藩办的团练、组建的湘军这种“民间武装”,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功,于是朝廷开始鼓励地主豪绅大办团练。

1859年年初,几乎走投无路的李鸿章在其兄李瀚章的引荐下入曾国藩幕。在曾国藩幕中,经过几年戎马历练的李鸿章显示出过人的办事能力,深得曾的器重。不过,心志甚高的李鸿章并非对幕主唯唯诺诺,而是主见甚强,因某些建议不为曾国藩所用而负气离开曾幕。不久曾国藩念其才干,修书力劝他重回己幕。而李也认识到离开曾国藩自己很难成大事,于是“好马也吃回头草”,并不固执己见,欣欣然重回曾幕。由此,亦可见曾、李二人处世之道的圆熟。

1861年下半年,太平军在浙东、浙西战场连获大捷,直逼杭州、上海。此时上海早已开埠,“十里洋场”中外杂处,富庶繁华,有“天下膏腴”之称。上海受到太平军威胁,官绅自然惊恐万状,于是派代表到已经克复安庆的曾国藩处乞师求援。此时正在倾全力围攻“天京”(南京)的曾国藩感到手下无兵可分,于是拒绝了上海官绅的乞求。不过,来者知道李鸿章深受曾国藩的器重,于是私下找到李鸿章“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详陈上海的繁华盛况:“商货骈集,税厘充羡,饷源之富,虽数千里腴壤财赋所入不足当之。”如果上海被太平军占领,如此巨大的财源,“若弃之资贼可惋也”。此说利害明显,自然打动了李鸿章,于是他力劝曾国藩援救上海。在李鸿章的劝说下,曾国藩

认识到上海对兵饷的重要,同时亦想借此争得江苏巡抚的重要职位,于是决定派兵沪上。经过慎重考虑,曾国藩决定派他的胞弟曾国荃前往,不过考虑到此时湘军兵勇严重不足,又改派曾国荃为主帅、得意门生李鸿章为辅领兵援沪。

之所以要派李鸿章前去辅佐曾国荃,并非因为曾国荃能力不行,而是湘军素来只征召湖南人,无论在何处作战,都不得不返湘募兵,长期作战在外,兵源愈来愈紧,此时很难大量分兵援沪。而曾国藩早就认为徐、淮一带民风强悍,可招募成军以补湘军之兵源不足。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又是他久经培养的“门生”,自然是回籍募兵援沪的最佳人选。早就想自立门户的李鸿章立即抓住这一机会,急忙赶回家乡。要在短期内组建一支军队殊非易事,于是他通过种种渠道,将家乡一带旧有的团练头领召集起来,迅速募兵招勇,加紧训练,短短俩月之内就组建起一支有几千人之众、以湘军为蓝本的自己的私人军队——淮军。

不料,曾国荃对率兵援沪却是百般不满,因为他一心要争夺攻克“天京”的头功,于是采取种种办法违抗兄命,拒不放弃进攻“天京”而援兵上海。无论老兄曾国藩如何三番五次地催了又催,老弟曾国荃就是迟迟不动身,无奈之中,曾国藩只得改变计划,仅派李鸿章率淮军前往。这样,李鸿章就由“辅”变“主”,对他来说,这可是改变一生命运的关键一步。

1862年4月初,在曾国藩湘军的支持下,李鸿章率刚刚练成的淮军乘船东下抵达上海。这月底,他就奉命署理江苏巡抚,几个月后便得实授此职。之所以能如此一帆风顺,端赖曾国藩保举。

对曾国藩而言,此事是将地位重要的江苏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使当地的军政和民政实际统归自己,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军队与地方的矛盾。对年近四十的李鸿章而言,此事使他成为朝廷的大员,虽然从官制上说他仍是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属下,但已摆脱了曾国藩幕员的身份,顿时豪情万丈,其一生事业由此“隆隆直上”。当然,李鸿章也知道这完全是曾国藩对自己的栽培,所以立即致书曾氏深表感谢:这都是您对我多年训练栽培的结果。

历史证明,凡成大事者,必不能昧于历史大势。

来源:《文史天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