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万名后人续家谱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11.29 点击数:30
江淮晨报

【报纸名称】江淮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9.11.29

【版次】第A03版 (合肥新闻/社会)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李氏后人欢聚一堂

昨天下午3点,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的李府会客厅中,来自五湖四海的50多名李氏后人代表济济一堂,商讨李族续谱事宜。李鸿章协会副会长、李氏第五代裔孙李鲁生说:“此次修谱,我们摒弃了封建小家族的糟粕,女儿女婿都能入谱,记载篇幅按其社会贡献来。”

联系了万名李氏后人

作为本次重修家谱的倡导者,李鲁生老先生显得尤为激动。“这两个月我们一直在试图和世界各地的李家后人取得联系,到目前为止已经联系上了一万多名。其中有8000人散居在国内的各省份,2000人旅居在海外。”

李鲁生激动地说,这次重修家谱的想法得以实践,让他对李鸿章以及后代又多了很多了解,实在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在细雨纷飞中的李府,来自各地的李氏后人代表参观了李鸿章故居。大家都表示,通过续修家谱,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还原一个完整的李氏宗族历史。

盛世续谱为凝聚记忆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翁飞也来到了家族会议现场。他说,一个家族的文化底蕴非常重要,以至于对后代能产生长久的影响,李氏后人中有很多工程师、著名学者教授和成功商人,比如我国现代著名外交家李道蕴,就是合肥李氏的族人。翁飞打趣地说,中国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文明古国,就是因为我们的古文明一直没有断裂,家族血脉的连续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

新时期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古人常言,“盛世修谱”,是因为盛世之下才有雄厚的经济资本和强烈的文化需求,修谱同时还承担了对海外华人的联系职责。因此在修谱时要去封建糟粕,引导得法、讲平等科学。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是通过家谱而来,口口相传,丰富真实,“所有家族连接起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有家谱的记忆,凝聚起来就是历史的记忆。”

■新闻链接

部分李氏后人

“30后”李道节:

见证中国体育新闻事业

今年72岁的李道节是《中国体育报》的老新闻工作者了,小时候住在肥东。

从合肥市体育局的普通工作者到《中国体育报》的媒体工作者,李老见证了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他对记者说:“解放前,中国人被叫做‘东亚病夫’,可是做为后人的我,在体育新闻界见证了我国奥林匹克‘零的突破’,再到去年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

“60后”李道文:

三代投身教育事业

今年50岁的李道文是当天与会的李氏后人中惟一的一名女性。

她是安徽师范大学较早的一批数学系毕业生,李道文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李氏“家”字辈的后人李家炳,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家乡肥东县看守家族祠堂,受过早期私塾教育的父亲意识到农村地区需要普及教育,于是兴办了当地第一所小学,当地农村的孩子都去学堂上学,这一办就是近半个世纪:“我父亲自己教学办学,一直工作到自己退休。”

为了秉承父亲兴办教育的志愿,李道文在合肥一所中学当了数学教师,一当就是几十年。李道文高兴地说,自己的儿子现在博士刚毕业,也是搞教育的,只是教的学生都是大学生。

“90后”李东:

学习历史传承历史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了一位年纪最小的李氏后人,17岁的李东。

李东今年就读高中一年级,自称“成绩还算可以”,他可是个标准的“90”后,对于李鸿章这位家族先人,这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说这次自己来希望多看点、多听点,回到学校后,历史课上,自己还能以李氏后人的身份给同学们上一课呢。

见习记者 汪婷婷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