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满天下评李鸿章

作者: 暂无 日期:2007.12.16 点击数:10
新商报

【报纸名称】新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7.12.16

【版次】第10版(三评周刊)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文/晋书生

晚清的颓势,涂炭着民生,伴随着屈辱:割地丧权,赔款辱国。倘若翻阅诸多不平等条约,总有一个名字跃然纸上。对于此人评价,通常惯用的是:权倾一时,谤满天下。他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政治推手,疆场儒将。

李鸿章以军事起家。原本是一介儒生,受师曾国藩影响,跻身湘军幕府,编练淮军武装,参与绞杀太平军,背负了嗜杀恶名:仅在苏南数次战役,就纵兵滥杀10余万,双手沾满的鲜血,染红了顶戴花翎,使他仕途扶摇直上,一跃成为封疆大吏。1866年,他又督师绞杀捻军,实施“划河圈地,以静制动”诡计,没用两年就让捻军葬身血泊之中。他在晚清军史,独占一席之地。由此可见,李鸿章的军旅人生,扮演着刽子手角色。

李鸿章靠洋务而腾达。曾经“借师助剿”的经历,使他对洋务格外用心。在军事上,他注重“自强”,购置先进军械,培养新式人才,创办军事工业;在民用上,他突出“求富”,在“必先富而后能强”思路下,陆续兴办了民用性工矿企业,截止到1894年,他所掌控的洋务军企耗资,已经占到了投资总额的半壁。他所掌控的民企资本,也占到资本总量的四成以上。他以创建北洋舰队而驰名,又因甲午海战覆灭而狼藉。由此可见,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李鸿章因外交而遭诟病。因成功斡旋天津教案,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凭借“委曲求全”策略,开启了议和外交生涯。落后必将挨打,弱国岂有外交?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更应客观评价李鸿章,既不要刻意贬损其才干,也不可唯心美化其罪孽: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1885年的《中法新约》、1894年的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的《中俄密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这些卖国条约的签订,犹如一副沉重的枷锁,让中华民族置身水火,使中国主权丧失殆尽。身为晚清代言人的他,既有以夷制夷的巧妙牵制,也有怯敌避战的摇尾乞怜;既有生前千夫所指的可憎,又有死后仍遭唾骂的可悲。

李鸿章在晚清政坛,纵横捭阖四十余年。功过是非,毁誉终生。虽苦撑危局,但已无力回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封建专制终结。梁启超曾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晚清权臣、著名儒将李鸿章,死因:抱病签订《辛丑条约》,两个月后羞愤而死。统率指数:C级;智谋指数:C级;惋惜指数:C级;借鉴指数:三星级。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