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做寿(图)

作者: 雪珥 日期:2011.10.31 点击数:20
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 雪珥

【报纸名称】新金融观察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10.31

【版次】第52版:历史

【入库时间】20120620

【全文】

李鸿章是今晚的主人,今晚是李鸿章的70大寿寿宴。在社交生活远较上海枯燥的天津,这不仅是一件政治大事,也是一件社交大事。

大红灯笼高高挂。

从总督衙门逶迤到租界内的戈登堂(Gordon Hall,天津英租界的市政厅),大红灯笼几乎挂满了大街,喜气洋洋。黄龙旗和各色彩旗猎猎迎风,戈登堂从屋顶到墙壁,也都挂上了红灯笼,勾勒出这座全中国最为雄伟的西式建筑的外形。戈登堂内,则高燃汽灯,亮如白昼。

1892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五。既非中国春节,又非西洋圣诞,天津却成了一片欢乐的池塘。

下午5点,在肩挎最新式步枪的卫队导引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摆开全副仪仗,翎顶辉煌,来到了戈登堂前。大街上围观的人群,早已水泄不通,不少老外也掺杂其中看热闹,向李鸿章的大轿脱帽欢呼。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租界管理当局)董事长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站在戈登堂的门口迎接。李鸿章的大轿一落地,租界军乐队高奏进行曲。李鸿章进入戈登堂,早已等候在内的80名外宾及中国官员们,一道欢呼起来。

李鸿章是今晚的主人,今晚是李鸿章的70大寿寿宴。在社交生活远较上海枯燥的天津,这不仅是一件政治大事,也是一件社交大事。

盛大庆典

之后,一本名为《李鸿章七十寿诞庆典》(Celebration of the Seventieth Birthday of Li Hung-Chang)的英文册子,详尽地记录了这一盛典的细节,甚至还附上了庆典宴会的席位布置示意图。

在这份英文册子里,大清国的国际友人们,深情款款地表示,这一庆典是为了彰显李鸿章“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中国外交事务方面的贡献;他的高寿和温文尔雅,以及在帝国最重要岗位上的长期服务、对时代进步精神的深切同情,及慷慨的公共政策”。

这份册子中,用一篇长长的纪念文章,回顾了李鸿章在过去的30年中为大清国改革开放做出的伟大贡献,根据我所收藏的近20种各种语言的李鸿章传记对比,这篇文章或许应该是最早版本的《李鸿章传》,也是甲午战争前出版的唯一一种李鸿章传,比战后1895年出版的英文版还要提前3年。

这篇《李鸿章传》,虽然是为庆典纪念册而写的应景之作,作者却对李鸿章进行了十分到位、深刻的分析。

文章认为,李鸿章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辉煌,关键在于其“Practical精神”(实干、明智、现实)。文章还“不带贬义地说,为了爱国报国,李鸿章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一位‘机会主义者’(an Opportunist)”,周旋于各种复杂的局面之中。尤其在引进西方科技的过程中,李鸿章是一个孤独的先行者,承受着“历史、传统及国家保守主义者们的沉重压力”。

从洋人们的高度热情看,这场寿诞庆典似乎是他们的创意。但是,从之后的致辞等种种迹象推断,至少这场庆典的费用是由李鸿章自掏腰包的。洋人们在致辞时首先都感谢中堂大人的盛情邀请。戈登堂内富丽堂皇的新舞台和墙壁廊柱上的软装饰,也是李鸿章自费,之后成为他送给戈登堂的礼物,这令戈登堂自此奠定了天津社区内最豪华娱乐场所的地位,多部有关天津的英文史料中,都将李鸿章的生日庆典作为戈登堂成为天津中心地标的转折点。庆典现场的布置,由租界工部局秘书兼测量员、英国建筑师裴令汉(William Bellingham)一手操办,他的专业策划,令这场生日庆典成了一次轰动津门的文化秀。中外士民们早几天就纷至沓来,前来瞻仰现场,先睹为快。

戈登堂内,挂满了各种寿礼,而最显眼的,是来自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亲笔匾额及礼物。太后的匾额上书“调鼎凝厘”,寿联则书“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光绪皇帝的匾额上书“钧衡笃

文/ 雪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