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李鸿章8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5.11 点击数:10
襄樊晚报

【报纸名称】襄樊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9.05.11

【版次】第17版(连载·电视)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琉球事件

1871年底发生了琉球事件,66名到中国朝贡和做贸易的琉球人,在回国途中遇上风浪,飘流到台湾岛,台湾岛上的原住民杀了其中的54名琉球人。

自1383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琉球王国的官文、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中央政府迅速展开掠夺琉球的行为。由于当时力量还不够强大,日本打的主意是攻台夺地,如果拿不下来,至少让国际社会认可琉球是日本的藩属。

在进攻台湾前,日本策划了一系列外交阴谋。首先,暗中将琉球国改为日本的藩属,切断与中国的关系;其次承认“琉美条约”,争取美国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最后为了探实中国对琉球和台湾的底线,柳原前光以琉球事件为由,拜会总理衙门的大臣,得到杀人者为“外化之民”一说。日本人如获至宝,认为“外化之民”就是不归中国管辖的人,日本可以代琉球向台湾讨回公道。

李鸿章看出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知道日本人这是在为攻打台湾寻找理由。他认为,日本目前的实力还不够,不会立即采取行动。李鸿章哪里知道,日本早就做好边谈边打的准备。

李鸿章的外交还有一个特点,强调一个“理”字。李鸿章认为台湾人杀琉球人是“其曲在我”,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兵力部署,但是他希望列强出来调停。

调停并不顺利,日本等了多时的机会到了。1874年5月7日,日本在“清国无法处理此等情事”的幌子下,派3600人在陆军中将西乡从道指挥下登陆台湾琅乔,杀台湾30多人。这震醒了李鸿章,朝廷于1874年5月14日派沈葆桢前去台湾,后又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李鸿章在台湾部署了一万兵力,清兵奉命按兵不动,给日本以威慑。

日本人登陆台湾后,不熟悉地形,水土不服,还经常受到高山族人的袭击,伤亡病死者达三分之一。日本又重新回到谈判桌上,7月中旬,派柳原前光与李鸿章会谈。李鸿章指斥日本“大丈夫做事,总应光明正大。虽兵行诡道,而两国用兵,题目总要先说明白,所谓师直为壮也”,“中国人多,拼命打起来,你日本地小人寡,吃得住否?”

出乎意料的是,日本的出兵引起英、美为首的列强干涉。因为他们担心中日之战将影响他们的资本输出和经济活动。他们指责这是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并说这次出兵将不会被国际社会承认。这时美国驻日公使一职已改由约翰·宾翰担任,他对日本的行为采强硬姿态,并追随英国的做法,禁止任何美国人和美籍船参与此项出兵计划。

在英、美等国压力下,在中国万人大军的严阵以待下,日本没敢轻举妄动。中日之间也没有直接发生冲突。最后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斡旋下,1874年10月31日,中日双方签订《北京条约》,内容如下:一、日本国此举为保民之义举,中国不得认为有错;二、所有遇害难民的家属,中国必须给予抚恤银两,日本在台建筑及所修道路,中国愿留自用;三、两国永为罢论此事,中国当设法管束台湾生番,以保难民安全。

对于这样的结果,英国驻日公使巴夏礼评论说:“被侵略者必须交付偿金,令人感到费解,日本实无收受偿金的资格。”李鸿章对于赔付日本虽然不满意,但是他又认为,避免了一场战争的庞大耗费,把战争的费用节省下来,可以用于筹备海防。大清国眼下还需要忍气吞声,以待振兴。清廷也做了总结:“日本为此也花费了三四百万两,今后势必会坚戒类此之愚行。”实际上日本此次出兵共花费了近约770万两银子,对当时已濒临破产边缘的日本新政府财政而言,打击很大。

日本借由这次事件,加紧了“琉球并合”的行动。1879年3月,日本向琉球秘密派出军警人员,采取突然行动,在首里城命令琉球王代理今归仁王子交出政权。4月4日,日本悍然宣布“废琉置县”,即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点击阅读前期连载

阅读后一期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