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李鸿章5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5.07 点击数:20
襄樊晚报

【报纸名称】襄樊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9.05.07

【版次】第17版(连载·电视)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为官之道在于“拼”

大家都说李鸿章会做官,实际上他的为官成功之道非常简单,就是拼命干,拼命提新建议,拼命提拔人(当然是他欣赏的人),拼命储备各色人才,拼命写信与同僚沟通,拼命巴结对他有用的重要人物。

李鸿章40岁才真正地干实事,所以他特别珍惜干事情的机会。《剑桥晚清史》说,从1870年李鸿章成为北洋通商大臣以来,自强新政的领导权就被这个强有力的人物所掌握。

这人什么瓷器活儿都敢揽,听不得朝廷说声“这件事儿满朝只有您能干”,再苦他都认了。这个人从没成功地推脱过一件棘手的事,查他的记录,似乎只有《马关条约》签字后,去台湾和日本人交割一事让他以“枪伤未愈”成功地推了(但还是让他的大儿子去了)。

他拼命提新建议,查他的奏折,很少搬弄是非的参奏,也没有空洞乏味的东西,大多为一些积极“进言”的“肺腑之言”,多为“自强”“洋务”之事,尤以“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进言最多。这些“进言”往往花去了他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属于吃力不讨好的折子。

其实戊戌变法的很多条目,李鸿章早在20年前就上专折提倡变了。比如设立讲授西学的学堂,毕业生授予文职官衔。比如废科举、修铁路、架电报线……结果如何?大凡要动制度的就有人反对。

他揽的活儿多,用人也多。他用人特别有自我意识,不看人家的学历,只认工作能力。“海归派”严复,英国文凭硬是没用,李鸿章照样要考他英语能力。他手下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都有。有心人做过统计:李鸿章手下的人被他推荐给朝廷任命做到督抚以上官员的有25人。李鸿章操纵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很大一个面,靠什么来影响?就是靠这帮人。这大概也是他的门生幕僚特别多的原因之一吧。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多跟他的人,会一辈子跟他,很少有分道扬镳的事儿出现。这大概因为他一是“放手发动群众”(甚至于放手让人发财),二是他对下不吹胡子瞪眼,最恨袁世凯时,他还一口一个“慰庭”的。

李鸿章为了干事儿顺当,拼命巴结重要的人物,拼命写信与同僚沟通。别看他私下嫌张之洞烦,可他却能和张之洞沟通,共同完成“东南协保”的事儿。和对口味的同僚,他在信中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喜欢和他们掏心窝子说话。这都是他拉人缘、减少摩擦的为官手段。

对上呢?他和恭亲王以及文祥的关系是晚清时代最好的工作伙伴关系,但没有甜如蜜的私交。大多数情况下,他和他们甚至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可是李鸿章却能屈能伸,他的名言是:“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有论者说,他“事事曲承太后与军机王公大臣,不惜损海军以媚上”。他骨子里看不起老糊涂醇亲王,但是人家是光绪亲爹,李鸿章就竭力打报告,要人家来领导海军。果然,关系理顺了,李鸿章还是实际上的海军司令,醇亲王只不过合着慈禧太后常来刷一下海军的“信用卡”,大家是“共创双赢”。

李鸿章有钱,但是现钞不多,浮财甚少,大多为不动产和股票、土地等。可是他到底有多少钱就众说不一了。梁启超说:“世人竞传李鸿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约数百万金之产业,意中事也。”好事者用PPP(购买力评价)方法一算,说是几百万两白银,大约合今天人民币10亿元左右。

好像真凭实据的“硬指标”不多,倒是听说李鸿章在离开直隶总督之任时,将其带兵数十年所存之“小金库”800余万两白银全部移交给后任王文韶。这笔巨款,后来落入袁世凯之手。

点击阅读前期连载

阅读后一期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