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鸿章16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5.07 点击数:20
深圳商报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5.07

【版次】第C05版 (文化广场·万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刘申宁 著

李鸿章说中国现在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李鸿章在1862年给光绪皇帝上了一个奏折,其中讲到一个观点,说:中国现在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强敌。“三千年”是什么概念?从李鸿章讲这个话往上推三千年那是西周开国。众所周知,西周开国以后中国经历了多少朝代的更替、王权的变更,经历了多少次少数民族、异民族的入侵,然而这么多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都不能和今天的这个“大变局”相比,可见李鸿章把当时的时局看得非常大,非常严重。

李鸿章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大的变局,是因为他感觉到了时事的变化,但他当时对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一个准确把握。他只朦胧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大的变局,他靠一个政治家的敏锐体察,感觉到了这个变化的到来,但他当时还不能对这个大变局做出一个准确的概括。

今天,我们对李鸿章当时所说的“大变局”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这个大变局就是世界已经进入近代,中国也要从中世纪走向近代。首先遇到的就是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着先进工业先进文化的英国、法国等这些西方国家的人来到了中国。近代化是西方人带给中国的,而它最早则是以洋枪洋炮的形式体现的,中国人抵挡不了。然而李鸿章看到的不仅仅是洋枪洋炮,他认为这是一个大的变局,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是三千年来的任何变化都不能与之相比拟的,这是李鸿章当时的感受。对于这个感受,今天我们可以说他把握得非常准。

我们从李鸿章再往前推二十年,林则徐作为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他只是看到了洋人有长处,要学习洋人的长处,干什么呢?来对付洋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没有看到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而在李鸿章之后的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的学问是本体,西洋的学问是方法,可以为我所用。张之洞把西学和中学,“体”和“用”区分开来认识。他认为西学,西方的一切东西仅仅是一种方法而已,可以被我采用。他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是整个世界排山倒海一样推来的近代化浪潮。由此可见,与其前后的人相比较,李鸿章对世界局势的认知是站在当时中国的最高点上的。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李鸿章讲这个话的年代,是整个十九世纪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关键时刻,我们不妨回看一下。1861年,俄国开始农奴制改革,为什么要进行农奴制改革?因为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打败了,整个财政陷入崩溃,所以迫使俄国不得不进行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开始逐步走向近代。1861年到1865年,美国爆发了内战,史称“南北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走向近代,走向民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次战争,南北战争可以说是美国走向近代的重要转折点。1863年林肯代表美国北方十三州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这是走向胜利的开端。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加速发展,发展了海军,走向了世界,开始了近代化,才有了今天的美国。德国原来的普鲁士是一个非常小的容克地主的小邦国,1866年德国和奥地利打了一场普奥战争,打败了奥地利,普鲁士从此崛起;继而,在1870年德国又开始和法国打,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德国取得了普法战争胜利,从此德国开始走向海洋,走向近代。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文明西化运动。明治天皇执掌权力以后,日本国内开始推行一种现代意识,“脱亚入欧”,“文明西化”,走向近代,日本也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国家近代化发展步伐的。

正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美国、德国、日本开始向近代迈进,并发展起来。而李鸿章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的开端,在1862年,即向朝廷提出了中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强敌的观点。他是主张中国要走向近代,要开放,要富国强兵,要进行改革的。李鸿章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战略思考是非常不容易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