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鸿章(31)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5.30 点击数:40
深圳商报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5.30

【版次】第C04版 (万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在签订《李福草约》时,李鸿章在文本上动了脑筋

1883年,中法战争在法国的挑战之下,在越南北部地区已经展开,清军节节败退。清军的退败,动摇了清廷和抵抗派坚持抵抗法国的决心。到1884年4月,清王朝,特别是慈禧开始寻求和谈解决问题,于是李鸿章与法国的海军中校福禄诺又签署了一个《李福草约》。《李福草约》的主要内容是:承认法国对越南整个国家的全面控制,中国军队撤入中国境内,也就是宣告了中国在越南战场上的失败。只是在这个草约签订的时候,李鸿章动了脑筋,他想,你让我把军队撤回境内,什么时间撤,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李鸿章在文本上就用了一个较为模糊的词叫“即行”,“即行撤回国内”。这个“即行”,既可以理解为中国军队立即撤回国内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即将撤回,还有一个缓冲的时间。而福禄诺则认为,“即行撤回国内”就是立刻撤回国内,所以给法国政府报告的时候,就说中国政府已经撤回国内了。这样,法国就命令军队向北进发,一直进到中国边境附近。1884年6月,法国军队进军北宁,走到观音桥那里,和中国守军发生了冲突。中国军队说我们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你们不能再往前进了;法国军队说这儿已经是我们的地盘了,不归你们管了,就一定要往前推进。冲突发生了,中法战争因此再次爆发。

北宁事件爆发之后,法国军队不仅仅在陆地上硬往前推进至越南北部,而且孤拔率领的法国舰队也开始进攻中国本土。1884年8月,法军开始攻打台湾基隆;8月23日,法国舰队突然偷袭了停泊在福建马尾港的福建水师,使之备受重创。接着法国舰队又炮轰了福州船政局,把整个船政局击毁。

由于法国偷袭了中国的福建水师,击毁了福州船政局,把战火烧到了中国本土,迫使清政府在8月26号不得不对法宣战。中法战争的正式宣战是1884年的8月26号,但我们知道其实战争从1883年就已经打响了。宣战以后的双方军队处于相持阶段,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1885年年初。

1885年 3月,一直在越南境内坚持反法战斗的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了十余州县。3月23日 法军两千余人在尼格里的指挥下,从谅山出发,分三路向镇南关(今友谊关)发起攻击。清军老将冯子材率部迎战,顽强抗击。冯子材身先士卒手持长矛,向法军发起反击,一千余名越南义勇军也奋勇投入激战,大败法军,获得了镇南关大捷。之后,冯子材决定乘胜追击,向法军展开攻势,攻克文渊城,直逼谅山。随即攻占法军盘踞在越南北部的军事基地谅山,获谅山大捷。法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黎后,巴黎人民举行反战示威游行,高呼“打倒茹费理”,法国统治集团内部也群起斥责内阁总理茹费理的远东政策,迫使茹费理内阁垮台。

在这重大形势变化之际,李鸿章提出,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见好就收。此前,1884年底,在中国海关担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清政府的授意下,把他的助手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派到法国。赫德和金登干单线联系,赫德则直接受慈禧的指挥,以求与法国政府牵上线。所以此时此刻,李鸿章催促金登干赶快签订停战协定。1885年4月4日,金登干与法国外务部接触以后,最后在巴黎与法国签订了《中法停战条约》。4月20日,清政府授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开始中法谈判。一直到6月9日,李鸿章和法国驻中国的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又称为《李巴条约》,共十款。主要内容是:一、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二、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三、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业者之人商办”。四、此约签字后6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五、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下回

预告

基于当时中法在越南的军事力量对比,李鸿章才做出判断:早一点从越南脱身,不要在越南陷得太深。李鸿章的卖国贼形象,就这样从中法战争时便已见端倪。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