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鸿章(26)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5.16 点击数:20
深圳商报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5.16

【版次】第C04版 (文化广场·万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刘申宁 著

李鸿章的改革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李鸿章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推行了一系列自强措施,开风气之先,推动整个国家变革,他站在了整个潮头的最前边,做了一个弄潮儿。然而李鸿章在当时遇到的阻力绝对不是我们今天所能想象的,他几乎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

当年著名经学家倭仁就是反对者之一,而他的理论则代表着当时一大批反对者的观念。倭仁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他认为,立国之道,在于礼仪,在于孔子传下来的儒家的那一套伦理道德,而不能搞权谋;国家的根本呢,是在人心的向背,而不在技术的优劣。倭仁认为中国的伦理道德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完美的东西,这是“无形之巧”;而西洋的技艺,诸如洋炮啊,机器啊这些东西,只是“有形之巧”,是看得见的。进而倭仁又说“无形之巧胜于有形之巧万倍”,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必要见异思迁,用夷变夏了。所以他坚决反对去学习洋人的这一套,不同意开办同文馆,不同意学习外语,不同意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推动科举制度的改革,等等。这种理念是当时中国的政界、学术界乃至全国上下人们观念中的主流。所以李鸿章在那个时候,能推行这一整套的自强大计,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工业的第一步,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的一个好朋友,曾经给中国的第一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将军写回忆录,肖劲光晚年躺在病床上,讲起海军建设的时候,给我这个朋友说过一段话,令人感慨。肖劲光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海军司令,我不如李鸿章。这很奇怪,你是人民共和国的海军司令啊,你怎么能不如李鸿章?李鸿章什么人?封建王朝的大臣,是封建官僚,怎么能不如李鸿章呢?肖劲光说,你看李鸿章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他能从那么愚昧落后腐败的慈禧这个老太婆手里把钱拿出来建设海军,居然能建设一支北洋水师,有两条7200吨排水量的军舰。而我,我就没有本事从伟大领袖那里,拿出钱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我不如李鸿章,李鸿章本事比我大。他说我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请毛主席他老人家给写了一幅字:“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个事情,使得肖劲光一生一直到他死之前,都闭不上眼。因为肖劲光在临死之前,中国海军最大的军舰的排水量只有3700吨,只是李鸿章北洋舰队主力舰“定远”、“镇远”舰的一半。所以说在中国海军的建设上李鸿章是有功的,功莫大也!我们今天所有研究这段历史、研究李鸿章的人,至少在这个问题上都给了李鸿章以肯定的评价。

现在讲李鸿章在海防战略方面的一些设想。

海防战略是李鸿章提出的一个国家战略,这是有关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为什么李鸿章会提出海防战略呢?应该说他是清晰地看到、深切地体验到来自海上的威胁。

李鸿章海防战略思想,远的可以说源自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军舰撞开了中国的海上大门;近的则起于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李鸿章发现日本这个国家,是想要灭亡中国的,是中国的心腹大患。这种认识越来越强化。1879年日本退兵琉球,把琉球改为冲绳县,变成了日本的一个县。从而越发强烈地使李鸿章有了一种要加强海防的迫切感,所以李鸿章就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叫“筹备海防折”,明确提出了加强海防战略的设想。这个奏折递上去以后,引起了朝野内外的广泛讨论。慈禧当时没有急于拍板,而是把这个奏折发给全国各地督抚和六部九卿的官员们进行讨论,让大家在一年之内拿出意见,以便朝廷做决断。一年时间到了,各地督抚的奏章也汇到了北京,支持李鸿章搞海防的奏折非常少,只有郭嵩焘、丁日昌等人,奕■也同意;但反对的占了大多数,而且反对的人当中还有李鸿章的学生刘秉璋,这让李鸿章非常伤心。

下回

预告

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够赞成丁日昌的意见。也就是丁日昌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就提出的一个主张:中国要建三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东洋舰队,只有建了三支舰队才能把中国的海疆保卫起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