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鸿章(52)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6.27 点击数:20
深圳商报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6.27

【版次】第C05版 (文化广场)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李鸿章早就摸准了慈禧的心脉

“东南互保”能够办成,和李鸿章当时能够大胆地把后果全部包揽下来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朝廷拿到黄怀森的奏折,知道了“东南互保”这件事,不但没有怪罪刘坤一和张之洞,反而批准了这件奇怪的事情。那边朝廷正在对洋人宣战,这边十几个省却和洋人签约互保,而且朝廷居然也认为这个做法很好。这件事连张之洞、刘坤一等人都没有想到慈禧居然会同意。

可是,李鸿章却是摸准了慈禧的心脉,他知道在什么问题上,应该怎么做。慈禧当时对洋人宣战,只不过是怕洋人抢她的权,要发泄一下她的脾气。实际上她根本不是真想和洋人打,就是为了使一下性子而已。李鸿章对这件事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力挽这十几个省避免卷入战争,为清廷战后的恢复保留下一个基础。对于这些事情,李鸿章看得很明白。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眼不花,脑不乱,观察问题很准,真是不容易。

过去,我们对“东南互保”是一概批倒,今天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全国都卷入战争,八国军队踏进中国,遍地战火,那样中国的损失会有多大?整个八国联军入侵,只在河北直隶地区到山西边境,这么一点点地方,我们的战争赔款就已经到了4亿多。如果全国都燃遍战火,一起和八个国家干下去,最后的局面是不敢想像的。

李鸿章非常清楚,中国在六年前和日本这么小的一个国家打,都没有打胜,现在要打八个西方强国,怎么能够打得赢?所以他很清楚:这场战争只会失败,难以胜利。因此,为国家能保留一点就是一点,他的基本思想就是这样的。在对义和团的态度上,他坚决主张剿灭义和团;在对西方列强的态度上,坚决主张保和局不要开战,这是李鸿章的基本态度。

在这期间,清廷多次下谕旨要求李鸿章到北京来。1900年7月8日,清廷任命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叫李鸿章直接回天津,坐镇直隶来解决问题。那时候战争刚刚开始没多久,八国联军还没有打到北京。自6月21日慈禧对外宣战,到7月3日刚刚两周的时间,慈禧就想求和不打了。所以 7月8日慈禧就叫李鸿章来收拾这个烂摊子。7月21日,接到命令以后的李鸿章从广州坐船抵达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李鸿章就在上海住下不走了。后来有很多人评价庚子、辛丑年间的李鸿章,说李鸿章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快一点进京,在上海停留那么长时间,不是置国家危难于不顾吗?

李鸿章当时在上海停留了将近50天时间,不管朝廷下多少道谕旨,他就是不动,就是不走。李鸿章冒着抗旨的危险滞留上海,不去北京,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原因,他的儿子李经述在北京给他发电报、写信,告诉他千万不要北上,到了北京,义和团非杀了你不可。因为李鸿章是当时最大的卖国贼和主和派,与义和团的主张完全相反。所以就义和团在北京非常得势的情况来看,李经述当然会阻止他爹北上。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当时对于李鸿章作为和谈的代表,八国联军中有很多国家不同意。以前我们没有去考察和认识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八个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内部有很多矛盾。在这些西方列强当中,支持李鸿章的是俄国人,俄国人认为他们已经搞掂了李鸿章,所以他们认为最好是李鸿章作为谈判大使来谈判。而英国、日本、法国这些国家则认为,李鸿章亲近俄国,如果李鸿章作为谈判代表,他们就沾不到便宜,所以他们不同意李鸿章做和谈代表。于是,各国派军就守住天津,不让李鸿章上岸。所以在很多国家反对李鸿章作为和谈代表的情况下,他也不敢贸然北上。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李鸿章的个人算盘。李鸿章想,甲午战争的时候,去日本签订合约谈判,你们把我一个人派去,我受了那么多的苦,还挨了一枪,最后就我一个人是卖国贼,你们这些人都没事。现在惹祸了,慈禧跑到西安去了,你们这些帮着慈禧惹祸的王公大臣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现在弄出这样一个烂摊子,又叫我一个人来收拾?李鸿章说,我一个人支撑不了这么大一桩事,得让慈禧在皇亲贵族中找一个人和我一起来参与谈判,我不能老是一个人顶这个卖国贼的骂名,我得找个满人一块来承担这件事。所以他在上海呆着不走。后来慈禧没有办法,只好任命庆亲王奕劻作为议和大臣参加和谈。

下回预告

在惩凶的问题上,我感觉,其实李鸿章也想借着洋人宣泄一下自己的愤怒情绪,杀掉一些慈禧身边的顽固派。所以洋人提出了一个170多人的惩凶名单,李鸿章马上就转给慈禧,叫慈禧处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