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6.28 点击数:10
周末报

【报纸名称】周末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6.28

【版次】第18版(阅读)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精品书廊]

南京美丽的秦淮河畔东南一隅,一组错落有致、透着晚清和民国风格的建筑群引来人们好奇和赞叹的目光。

这组建筑群就是清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于1865年开办的“金陵制造局”旧址,这里被誉为“中国民族军事工业的摇篮”。

金陵机器制造局是南京晨光机器厂的前身,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由署理两江总督李鸿章一手创办的。

因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农民起义过程中,看到洋枪大炮的巨大作用,故在晋升署理两江总督赴南京就任时,便将苏州洋炮局月产4000支大小炸炮的设备、器材及机构一并迁往南京。

1865年9月19日,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西天寺的废墟上建造厂房,“屋宇皆仿外洋之式营造”,办起了金陵机器制造局。翌年,工厂竣工,除修理枪炮外,还专门仿造西洋火器。

当时李鸿章任候补道员,刘佐禹为机器制造局总办,聘用英国人马格里为督办,负责制造、修理枪炮。

随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李鸿章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他开始突破“火器”的狭小范围,积极发展近代机器工业,金陵机器制造局1866年更名为金陵制造局,成为和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并称的中国四大军工企业之一。

到了1869年,金陵制造局已能制造多种口径火炮,以及炮车、炮弹、雷管及各种军用品,其生产的新式枪炮在产量和质量方面均居全国首位,从而结束了清军使用冷兵器的落后局面,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求一千之枪,难于筹十万之饷”,于是金陵制造局“加工趱造、炉火通红、昼夜不息”,生产红红火火。

金陵制造局生产的军火,除正常供应南洋、北洋海军水雷外,还接受了广东、浙江、湖北、江西等省的大炮订单。

新任两江总督曾国荃在《扩充机器局疏》中提出拨银10万两,用于制造局的发展。

至此,金陵制造局已拥有千名工匠,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设在上海),成为中国民族军事工业摇篮之一。

《南京工业遗产》 南京出版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