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开启中国电讯时代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10.10 点击数:30
华夏时报

【报纸名称】华夏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10.10

【版次】第A19版(百年辛亥创世纪纪念特刊)

【入库时间】20120310

【全文】

  本报记者 严葭淇 北京报道

  在屈辱多难的中国近代,世界最顶级的科技成果,离被坚船利炮打开了大门的中国,其实并不太遥远。1835年美国画家塞缨尔·莫尔斯发明电报机,1862年俄国公使便向清政府提出架设途经京津的电报线;1876年英国语音学教授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第二年,清驻英公使郭嵩焘就使用了刚发明不久的电话……如果大清帝国不是那么腐败短视,中国的电讯时代也许会提前10年甚至数十年,而中国人的“触电”经历,也不需要由大臣们的一封封奏折开启……

  近代电讯业的助推者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教父级的人物,而中国近代电讯业的发轫,也得益于他的助推。

  在19世纪清王朝统治下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外来的“洋玩意”要落户中国,都免不了一番辛酸地折腾。

  和清政府的昏聩相比,早在电报发明之初,不少开明的清朝官员就敏锐地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一再上奏折呈请清政府开办电报业务。最早是1868年,著名思想家王韬游历欧洲回来就开始推介电报;1873年,华侨商人王承荣从法国回来后,和别人合作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电报机,并呈请清政府自办电报;1875年,洋务派人士郑观应也撰文呼吁:“电报利国利民,为当务之急。”船政大臣沈葆桢更上书同治皇帝,请求铺设从福州到台湾的电报线,“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报。”

  为说服清政府中的顽固派,取得建设电报线的经验,1877年6月15日,洋务派大佬李鸿章干脆自建了一条从上海官署到江南机器制造局的电报线,这是中国第一条专用电报线。李鸿章发出了中国第一份电报:“行辕正午一刻。”6月27日,李鸿章又建了一条从天津督辕衙门到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电报专线。

  1879年,中俄边境局势紧张,大战一触即发。负责办理中俄外交事务的大臣曾纪泽,极力主张修建北京到上海的电报线,李鸿章也趁势上书请求设立津沪电报线。两天后,奏请得到应允,1880年10月,天津电报局成立,中国近代电讯业由此拉开帷幕。

  在奏请开设电报线的同时,李鸿章还在天津开办了电报学堂。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培养的学生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又在上海办了一个。1892年,苏州电报学堂成立,三个学堂为电讯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奏折开启中国“德律风”

  1899年11月19日,时任督办铁路大臣的盛宣怀,向光绪皇帝提交了一份请求开办中国人自己的电话业务的奏折。“德律风(telephone)创自欧美,于电报为支流……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30年遍于各国……”

  在这份短短488字的奏折中,盛宣怀讲述了电话的便捷优势、开办中国人的电话业务的意义、电讯业务发展的趋势和电讯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锐意维新的光绪皇帝立即批准了这一奏折,但中国官方的“德律风”并未立即开办,而是延迟到了3年后的1903年。

  延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在盛宣怀上奏折的第二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廷仓皇西逃,“德律风”自然无暇顾及。紧接着,“庚子赔款”令清政府荷包失血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德律风”也只能往后拖了。

  但此时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制防和公务需要,已经在小范围开通了电话业务。1900年8月,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刘坤一,在南京成立江南官电局,设置了电话交换所“德律风总汇处”。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资兴办了武汉三镇的电话,并安装磁石交换机30部,供官署衙门专用。

  而早在贝尔1876年发明电话的第二年,清朝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就受邀访问了英国某电气厂,参观了刚发明不久的电话。当时,郭嵩焘还用电话和他的随从通了话,这应该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电话吧。

  其实,电话在中国的应用,只比电话诞生迟到了一年。那是1877年,上海轮船招商局为了保持总局与金利源码头的联系,从海外购进一台单线双向通话机,并拉了一根从外滩到十六铺码头的电话线,这应该是上海的第一部电话。同年,电话在上海租界遍地开花,商家、机构、巡捕房、消防部门等都开始用电话“通消息”。而租界以外的许多商家为了和租界联络方便,也无视清政府的禁令,开始接通到租界的电话。

  1882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办了第一家电话局,它只比美国的世界第一家电话公司晚了一年。而直到1907年2月,清政府为了避免主权损害,才开设了上海电话局,由外商垄断上海电讯业的局面至此打破。

 

  迟到的皇家电报、电话

  津沪线开通后,电报、电话逐渐在全国普及。那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又是谁发出第一封电报打出第一个电话呢

  其实那时的北京虽贵为首都,却直到20世纪初,依然大门紧闭,因为慈禧对带“电”的东西非常忌讳。直到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前3个月,因军情传递的急需,清政府才勉强同意将电报线从天津延伸至北京通县。但依然不允许“破坏风水”的电线进入城内,电报发到通县后,只能由驿站快马转送。1884年8月,战事更加紧迫,清政府便在崇文门内外分别建成官用、商用两个电报局。

  1903年5月,清政府又想起了盛宣怀的那封奏折,并批准“电话归电局兼办,以电报余利为推广电话之需”。北京电报局开始筹建连接大臣住宅和慈禧太后常住的颐和园之间的电话。1904年1月2日,北京第一个官办电话局在东单二条胡同开通,安装磁石人工电话交换机100门,主要用户是王公大臣和皇亲国戚。至此,盛宣怀的官办“德律风”计划才在北京开始落地。

  北京城有电话了,那谁是第一个在北京用电话的人呢专家推测,应该是八国联军。因为他们攻占北京时,把军用电话和电话线带到了北京城。

  皇宫外有电话了,皇宫内的光绪皇帝也想装个电话,但被慈禧太后一口回绝。直到1921年,15岁的皇帝溥仪才在养心殿打上电话。

  190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怎么安宁的年份。这年8月,慈禧在颐和园行宫,安装了一条直通中南海光绪关押地的电话线。通过这条皇家专用电话线,慈禧得以关注光绪的一举一动。但这条电话线只使用了3个月,因为它的主人慈禧和光绪都在11月份魂归西天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