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宗亲将重修家谱

作者: 暂无 日期:2010.01.12 点击数:10
大公报

【报纸名称】大公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0.01.12

【版次】C04 | 大公园 | 文史丛谭 | By?许扬

【入库时间】20111130

【全文】

去年岁末有报道称,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宗亲在合肥举行家族会议,商讨重修家谱一事。

李鸿章第五代后裔李鲁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李氏宗族人丁日益兴旺,分布社会各界,散居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佼佼之士。据李鲁生回忆,上次李家修谱是一九二五年,距今已经有八十四年。自一九九七年开始,李氏后人开始筹备「李氏家族联谊会」,已经找到李氏后人近千名。据介绍,李氏后人应该有二万人左右。

李鸿章(一八二三──一九○一),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

清朝洋务运动的主要宣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李鸿章先祖本姓许,明朝因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

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过继给其为嗣,改姓李。一八二三年二月(道光三年),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磨店乡,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李鸿章军功显赫,累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一八七○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清中叶以后,由于京杭运河淤塞,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李鸿章为了「自强」、「求富」,企图通过兴办民用企业,解决军事工业的原料、燃料供应、「调兵运饷」的交通运输困难和「练兵练器」的经费问题。为此,一八七三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李鸿章给招商局的定位是:没有大事的时候,轮船可以运粮食和载客;有战事时输送军火。所以叫作招商局,是因为李鸿章采用招商集资的方式来解决经费问题。招商局是先由官商合办、后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其余洋务企业,如电报局、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均有程度不等的参与。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三十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

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现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李鸿章有三个儿子:李经方(实为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过继给鸿章)、李经述、李经迈。婿张佩纶之孙女即为现代着名作家张爱玲。

着名清史学家翁飞博士说,李鸿章一生的是非功过,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就其对外交涉和反侵略战争而言,他主张退让,一味求和,出让领土主权,咎无可辞;就其创办工厂、矿山、轮船、电报、铁路、新式军队和教育而言,他引进了许多西方的新事物,在学习西方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