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鸿章(47)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6.22 点击数:20
深圳商报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6.22

【版次】第A12版 (文娱)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刘申宁 著

真正把中国科举制度废掉的是慈禧

中国科举制度一直到康梁搞变法的时候才有所改变,才把西方的教育制度引入中国。他们采取了另搞一套体系的办法,就是县里办一个小学,省里办一个中学,国家办一个大学。国家办的大学叫“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县里的孩子到本县的小学上学,在学堂里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学西方的那一套学问。而不是中国传统的私塾,把老师请到家里来教书,读《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所以把西方的学校教育引入中国,实际上是康梁变法的时候才大力推进的,和李鸿章当时改科举的思路不完全一样。

但康梁也好,李鸿章也好,改科举,都没有提出废除科举。康梁搞西方的教育,也没有把科举废掉。真正把科举废掉的是慈禧。慈禧在1903年搞新政改革,1905年她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完全按照西方的教育制度培养人才。所以在教育制度方面,中国的二十世纪和十九世纪成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按照西方的教育,从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出来的人,学的是西方知识,而中国的科举取试,学的是《四书》、《五经》这些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所以在废科举、改革教育制度上,慈禧比李鸿章和康梁走得更远。

尽管如此,最早提出改科举的还是李鸿章。李鸿章主要是从用人角度来考虑的,因为搞洋务没有人可以用。李鸿章是个非常实用主义的人。李鸿章的变法思想,还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的。所以我们说李鸿章是大清的忠臣,而不是像孙文那样,是一个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家,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

站在李鸿章的角度来看待他的“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实际上就是要努力地保住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使中国能赢得时间,加快推进中国的自强和改革。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李鸿章也不是康梁那样的改革派。不过我们把李鸿章的变法思想,和康梁的变法作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康梁有很多东西是从李鸿章那里学来的,只是康梁比李鸿章走得更远一点。

康有为和梁启超其实对李鸿章还是很敬佩的,1900年,康有为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他说:“公向来既无仇新党之心。荣禄相政,则入室告;八月出走,则遣人慰行。故感公相与之厚情,更深知公维新之同志。”就是说你李鸿章从来不仇视我们新党,我康有为离开北京的时候,你还派人去慰问,去送行。所以康有为认为李鸿章和自己都是维新的志士,是同志。这是康有为对李鸿章的评价。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什么呢?他说:“公之所以待启超者,不可谓不厚;所以爱启超者,不可谓不深。每念及此,无以为报。”就是说,梁启超认为李鸿章对自己非常好,也非常爱护自己。

因而康梁变法有很多东西,来源于李鸿章的思想和实践。康梁变法中提出的几个办法,第一个要兴学堂。兴学堂实际上是从李鸿章改科举那里借鉴过来的,但在每个县都办一所小学,每个省办一所中学,国家办一所大学,让西学在中国遍地开花,推广西学,推广西方的教育制度,这比李鸿章走得远了一点。第二个是要练兵,这是直接学习李鸿章。康梁比李鸿章走得更远的一步,表现在政治上还要搞立宪,要求改变政治体制,这个问题是李鸿章不敢想的。用搞立宪来改变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完全学习西方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康梁比李鸿章走得远。而也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康梁惹怒了老佛爷慈禧,慈禧认为他们是要推翻自己的统治,因而大开杀戒,导致了康梁变法的最后失败。

当年康梁变法的时候,整个北京城热闹非凡。很多人都支持强学会,支持康梁变法。那个时候李鸿章觉得他也该支持,因为他们讲的所有东西都和自己的主张相似。所以李鸿章就叫人给康梁的强学会送去了三千两银子,表示对变法的支持。但是,强学会拿到李鸿章的银票以后,说李鸿章是中国最大的卖国贼,我们怎么能要卖国贼的钱呢?不能要,给他退回去!所以就把李鸿章送去的三千两银子给退回来了,搞得李鸿章灰头土脸的,很没有面子。

下回

预告

在满城追杀康党的时候,慈禧这个老太婆坐在殿上,对任何一个人说:有人参尔康党,那个人肯定会吓得屁滚尿流的。而李鸿章,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却敢对慈禧说“臣实是康党”,反映了李鸿章骨头之硬,绝非翁同■所能比拟。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