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李鸿章15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4.30 点击数:20
深圳商报

【报纸名称】深圳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4.30

【版次】第C04版 (万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阿发把基督教的耶稣和耶和华这两个人合并到一起,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上帝”

在外交人才中,李鸿章还非常奇怪地用了一个广东人,叫伍廷芳。伍廷芳是在英国学的法律,学成以后回到了香港,在香港担任大律师。在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由中国人担任大律师的,伍廷芳是第一个,所以当时李鸿章非常重视他,花高薪聘请他到天津做事。伍廷芳由于外语好,又了解国际法,所以帮李鸿章做了大量事情。这个伍廷芳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清嘉庆年间,进入到中国来的一个英国传教士,叫马礼逊。这个马礼逊在两广和东南亚传教,传播基督教新教,这是基督教新教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在马礼逊传教的过程中,有三个人对中国发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是他的英国徒弟叫利雅格,这个人在中国几十年,精通中文,把中国的《四书》、《五经》、《十三经》通通翻译成了英文,介绍到了西方,英国人乃至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就始于马礼逊和利雅格。

马礼逊还有一个中国徒弟叫梁发,人称阿发。这个人没有多少文化,是个客家人。他跟了马礼逊以后,就有一个想法,希望能够把基督教圣经翻译成中文。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梁发经过好多年努力终于翻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劝世良言》,是用当地的土语写的,我们现在翻开看根本看不懂。在这本书中,他把基督教的耶稣和耶和华这两个人合并到一起,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上帝”。因为在他的理解中中国最了不起的神就是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于是这个阿发就创造性地发明了“上帝”这个词,“上”取自于太上老君,“帝”取自于玉皇大帝,一个叫上帝的新概念,就这样取代了耶稣和耶和华。这本书1836年在广州发行,木版印刷以后没有人要,他就送,像现在送宣传品一样。1837年洪秀全到广州去考举人,没有考上,带着白送的这本《劝世良言》回家了。1843年再次去考,还是没有考上。洪秀全这个人脑子大概有点笨,考乡试总是不中,回来以后就生病了,发高烧,做梦。据说梦见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孩,走到他跟前给他讲了很多道理,给他布道,说得洪秀全口服心服。后来烧退了,梦境也消失了,洪秀全再想这个小孩给他说了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有一天他无意中翻到好多年前拿到的这本《劝世良言》,一看恍然大悟,原来黄衣小孩给他说的这些话都在这本书里,他相信这是上帝在召唤他,于是就信了这本书,信了基督教圣经的这些道理。他就拉着他的兄弟到屋后的大水塘边,跳下去洗了个澡,就说洗了礼。然后他就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叫“拜上帝教”。阿发创造的新概念,到洪秀全那里成了革命武器,成了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领导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武器。阿发写的这样一本书,影响了洪秀全,也影响了中国。

马礼逊还有一个中国徒弟,叫何福堂。何福堂一生很平庸,没做什么事,但是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却十分了得。何福堂的儿子叫何启,是香港著名人士。何启在香港的地位相当高,他和英国人欧德把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建了最早的香港机场,叫启德机场。大家想一想在香港能拿出建机场的土地来的,肯定不是一般人的作为。何福堂还有一个很好的女儿,嫁给了伍廷芳,所以伍廷芳在何福堂那里受到了很大影响。伍廷芳后来同情革命,和孙中山关系非常密切,应该说和所受到的家庭影响不无关系。伍廷芳这个人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他是从李鸿章一直走向孙中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此外有两个英国人也是李鸿章非常信任和依赖的,一个叫马格理,一个叫琅威理。马格理是个英国军医,李鸿章在上海时就认识了他。因为杀掉太平天国的苏州八王,戈登和李鸿章闹矛盾的时候,马格理帮李鸿章解了围,帮助李鸿章处理了因杀八王事件所带来的后遗症,所以马格理很受李鸿章重用。李鸿章后来叫他主持金陵机器局,但马格理不会造炮,造的炮后来全部炸膛了。没办法,李鸿章只好把他遣散了,这个人后来离开了中国。

下回预告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琅威理不被李鸿章赶走,仍然在北洋海军做顾问的话,甲午海战是否可能会是另外一个局面?琅威理是否会代替丁汝昌指挥作战?可不可能取得稍微好一点的结局?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