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忽悠”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4.24 点击数:20
湖南日报

【报纸名称】湖南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9.04.2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820

【全文】

□游宇明 雷颐先生一本有关晚清的书里写到李鸿章的一个故事。 1896年,李鸿章出任湖广总督。同年6月,接到朝廷要他入川调查四川总督吴棠被参奏贪污受贿的案子。收到命令,李鸿章内心很为难。不去吧,抗拒朝廷圣旨是死罪,他断然不敢;去吧,慈禧当年扶父柩北上,吴棠误送了一笔奠仪给她,又假戏真做上船吊唁其父,慈禧一直将他看作恩人,大权在握后,吴棠数年间由一个小小的县令做到了总督、正一品大员,真的查处了他,后果不堪设想。李鸿章决定冷上一段时间,等待朝廷改变命令。拖到8月初,朝廷依然没有改变主意的迹象,李鸿章不得不出发。他10月下旬才抵达成都,11月初就匆匆得出结论,在《查覆吴棠参案折》中,李鸿章认为所参各情都是空言,而且居然进一步严责参奏者:“近来川省官场习气颇尚钻营,遇有大吏新任,多方尝试。稍不如意,则编造竹枝词等私行散布,以讹传讹,使人莫测其从来,远处闻之,或因他故微嫌,遂至摭拾入告。”而“吴棠履任后广收呈词,严批痛斥,派员分赴各属,查禁私设班馆,饬裁州县夫马局捐费。多用正途,而少用捐班。此皆应行整顿之事,殊于贪官猾吏不便,遂造言腾谤以倾之。此等风气,最为地方人心之患。”紧接着又赞美朝廷:“若非朝廷知人善任,力为主持,虽忠贤亦将自危,而奸回转为得计。”他给吴棠下的调查结论是:“吴棠善政宜民,可为川省造福,亟求扶持正人以求公道。臣详查事实,密察舆论,该督被参各款毫无证据,断不敢稍涉徇隐,自干昝戾。亦不敢误信谣言,紊乱是非。” 只要稍具一点常识,我们就会发现李鸿章的调查结论很不可靠。其一,调查不充分。一个总督的腐败牵涉到的人与事不知有多少,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十来天时间能做到“详查事实”不大可能。第二,李鸿章把有人告吴棠归因于四川的官场风气不正,也缺乏逻辑性。一个总督作风正派,是会为下级树立榜样的。如果吴棠真的像李鸿章说的那样好,“川省官场习气颇尚钻营”就不会出现。 被称为“晚清第一重臣”的李鸿章本来是一个能办事、会办事、敢办事的人,无论是追剿太平军,还是办洋务、督修水利,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正因为如此,他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欣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李鸿章,在处理吴棠贪污受贿案时又是很不认真的。李鸿章为什么要“忽悠”朝廷?原因是他窥破了最高统治者的真实用意。慈禧派他去调查吴棠,并不是真的希望他调查清楚吴棠的腐败事实,而只是做出一种姿态,表示自己重视别人的举报,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堵住那些对吴棠不满的人的嘴巴,私下里她绝对希望李鸿章作出一个对吴棠有利的结论。如果慈禧真有认真查处吴棠的想法,她就不会派城府很深的李鸿章去调查吴棠了。李鸿章对吴棠一案的调查,表面上是不认真,实际上是不敢认真。 皇权政治有个特点,有时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长远利益,朝廷希望你认真办事;有时为了维护少数人的短期利益,它又需要你故意“忽悠”它。在这样的政治制度下,圆滑几乎成了所有官员的必修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