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一字师”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2.16 点击数:20
海峡时报

【报纸名称】海峡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2.16

【版次】第03版:文化历史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

○杜学峰

187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去世。以其衣钵传人自居的李鸿章所送挽联,尤为引人注目: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这短短的三十四个字,浸满了一个学生对恩师无限的怀念和崇敬。

李鸿章年轻时,心高气盛,又怕苦取巧。一天早晨,他以头痛为名想多睡一会儿,曾国藩知道他是装病,派人请李鸿章起床,说要等到所有幕僚到齐后才能开早饭。李鸿章匆忙披衣“踉跄前往”。曾国藩吃饭时一言不发,饭后严肃地教训他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说罢生气地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

曾国藩看出李鸿章天分很高,可资大用,但是他缺乏恒心毅力甚至是虚伪浮华、自欺欺人。这些致命的弱点如不改正,将贻误终生。

一个“诚”字,可谓对症猛药,让李鸿章受益一生。他深有感触地说:“不论到哪里,我只捧着‘诚’字这个锦囊,果然没有差错,且有很收大效的时候。古人谓一言可以终身行,真有此理。”

仅以其修铁路一事观之,他的话可谓由衷之言!

1872年,沙俄出兵侵占了我国的伊犁地区。李鸿章提出修建铁路以运兵的主张,却遭到反对。有人上奏指责说:铁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惊动山神、龙王的不祥之物,会惹怒神灵,招来巨大灾难……

经过八年的争吵,以修路派失败而告终。

但李鸿章已不是年轻时那个容易消沉沮丧之人了,他认定修铁路是富国强兵的必由之路,既然无法大张旗鼓地去做,就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一点点地来施行。

从1880年开始,他便悄悄地以运煤为由,试探性地修唐胥铁路,并名之为“马路”。后来,他又以卖煤方便为由,将铁路总长从10公里延长到约40多公里。见朝野反应不大,他又得寸进尺,以“为调兵运军火之用”,于1888年将铁路从唐山修到天津,全长130公里左右。

几年间,李鸿章不放过任何“可乘之机”,以蚕食的策略,硬是一点点修成了铁路。

一个“诚”字,改变了李鸿章的一生,甚至改变了那个时期历史的走向。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