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发迹史(35)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1.15 点击数:20
大众日报

【报纸名称】大众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1.15

【版次】第A08版(体育 娱乐)

【入库时间】

【全文】

□ 汪衍振

曾国藩则在李鸿章到后第三天便起程赶赴山东剿捻前线。

此时的湘军已被裁去十之七八,只留长江水师三千与两万人的陆军四十营分驻在各地。曾国藩此次剿捻,主要依赖李鸿章的六万淮勇和山东、河南等省的抚标军,朝廷另调三万旗营归他使用。这也是朝廷缘何着李鸿章署理督篆,而不让安徽巡抚乔松年、江西巡抚沈葆桢护理总督关防的原因。

李鸿章手握重兵,朝廷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但曾国藩此次剿捻并不顺利。

曾国藩到山东后,经过实地勘察,针对捻军马上作战、流动性大的特点,也很快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马队,朝廷又从关外将黑龙江马队与吉林马队调给曾国藩,两部合一,也不过七千人,根本无法与捻军交战。经过反复思虑,曾国藩决定采用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在临淮、济宁、周家口、徐州等捻军活动较频繁之区域驻兵设防,又行文沿途各衙门,修筑圩寨,实行坚壁清野,逼迫捻军与之交战。

曾国藩的这项计划行文容易,实行起来却千难万难,这既需要各路将领有持久的耐力,又需要有充足的饷粮供应,还要有各省地方衙门的大力配合。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夏,曾国藩再次调整策略,主张东以运河,西以沙河、贾鲁河,南以淮河为防线,北自朱仙镇至汴梁和黄河南岸挖濠设防,以围困捻军,达到剿灭的目的。

捻军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曾国藩统兵年余,眼看大功即将告成。这期间,署两江总督李鸿章,一面为曾国藩的剿捻官军筹饷筹粮,运送弹药,一面为筹建金陵制造局的事日夜奔忙,不得一刻安闲。

李鸿章上任伊始便已立下主意,维护督署现有规制,不予改变,力争署期内,在金陵也办上一两个实业,借机推动一下大清国实业强国的进程。

这期间,江海关道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督办丁日昌,经署督李鸿章保举,赏加三品顶戴实授两淮盐运使,王大经被实授苏松太道,容闳也经李鸿章保举,被赏加四品道员衔实授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总办。

丁日昌、王大经、容闳等人,无不对李鸿章感恩戴德,这些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胥吏,如今都进入司道大员行列,成了响当当的人物,着实羡煞人。

李鸿章着人将苏州眷属接到金陵的两江总督衙门。老太太到金陵不久,眼见声名日隆的李鸿章膝下无继,便自作主张,将昭庆之子经方过继给李鸿章做养子。

李鸿章初任江苏巡抚时,曾任命英国人马格里在松江设立弹药厂,后巡抚衙门迁于苏州,他亦将此厂迁过来,更名为苏州洋炮局,但规模一直不大。接署两江总督后,看到金陵雨花台一带地域广阔,适合建厂,便多方筹措资金,在这里盖起老大一座厂房。他先将苏州洋炮局迁到这里,又通过容闳从美国人手里购买了一些设备,这才将厂子正式命名为金陵机器制造局,并上奏朝廷着户部一体备案。

金陵机器制造局的体制与江南制造总局大体相同。

金陵机器制造局办出头绪后,李鸿章又着手筹设金陵织造局。这后一件事,却不知比前一件事难办上多少倍。

当时的大清国,所用布匹均系手工制成,先要将棉花或茧子纺成丝线,然后再上土机,由人工织成。

通关以后洋布行销于市,但制造工艺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大清百姓只知洋布纹路细腻、厚薄均匀,却不知是如何织出来的。李鸿章也是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以后,从容闳、唐国华等人的口中知道的实情。

李鸿章决意把织布的这种机器引进来,办成一座工厂,打破洋商垄断洋布的局面。何况江南的茧业最为发达,将厂子建在金陵,收购棉花、茧丝,不仅免去许多转运花费,而且还可随用随购,用不着大量囤积。但李鸿章的这件事只办到一半儿,刚寻到一块合适的地皮,采购机器的人也刚刚起程去美国,事情便被突发事变中断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