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中堂”

作者: 暂无 日期:2003.05.07 点击数:20
大河报

【报纸名称】大河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3.05.07

【版次】第31版(大观园)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称李鸿章为“中堂”,这是为什么呢?

“中堂”是宰相的别称,源自北宋。明代大学士为实际上的宰相,因其办公处在内阁居中的位置,故称大学士为“中堂”,而掌管东、西两房者叫“中书舍人”。清援旧例,但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仅为大臣,荣典作“拜相”,习惯上仍称“中堂”。

比如李鸿章,他实际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三四十年之久,可谓“百官之上”,中外皆呼“李中堂”。但清制并未明确设“宰相”,而李鸿章曾为武英殿大学士,又转升内阁最高职衔的文华殿大学士,故其当然能被称为“中堂”了。

“中堂大人”出访,就可享受宰相之礼遇,而太子、王公或宰相又可被呼为“千岁”。梁启超1897年写的《变法通议》中有“去岁李相国使欧洲”句,李鸿章那次到荷兰,荷兰在海牙的水物凝思宫就打出“千岁李鸿章”的灯花。作为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帝国的特使,李鸿章对所受礼遇洋洋自得,即席赋诗:“出入承明五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盛筵高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时为1896年7月5日。这首诗连同跋文真迹的复制件现也在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的展室中。 吕保民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