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那么远,这么近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21 点击数:10
新闻晨报

【报纸名称】新闻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21

【版次】A06/A07:特别报道

【入库时间】20140830

【全文】

王少普(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甲午战争不仅使日本淘到现代化的第一桶金,还尝到了『国运相赌』,『以小博大』的甜头,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下的日本又是如此。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谈甲午战争:制度·战略·信仰·国运》

120年后,反思甲午战争,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重要原因,是因为现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政策,与120年前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有不少相似之处。

伊藤博文与安倍晋三对“皇国”,也即“天皇绝对主义统治体制”极端推崇或留恋。

1881年伊藤赴欧考察宪政后认为:英国宪法中“国王虽有王位而无统治权”,“与我国国体不相符”;而德国“君主亲掌立法行政大权,不经君主许可,一切法律不得实行”,要求以德国为师,实行立宪。1889年伊藤主持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统率陆海军”等,赋予天皇以神格,规定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内阁不对议会仅对天皇负贵。同时,将神道定为国教,管束民众信仰。从而建立起“天皇绝对主义统治体制”——“皇国”。

二战后,日本制定了《日本国宪法》,规定“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的总意为依据”,并废除神道的国教地位,颠覆“皇国”,使日本由“天皇绝对主义统治体制”,转变为议会民主制。

但安倍却公然站到历史进步的对立面。2012年,自民党宪法修改草案明确主张“日本是以作为国民统一象征天皇为顶点的国家”。2013年,在日本的“主权恢复日”,安倍高举双手连呼“天皇陛下万岁”,作出战后日本政坛上罕见的举动。日本舆论反映,这种举动,让人感觉回到了战前的日本。

如果说在明治维新早期,伊藤推动建立“天皇绝对主义统治体制”,相对原来的幕藩体制还有一定进步性的话;那么今天安倍要将日本拉回到战前的“皇国”,则是彻头彻尾的反动。

为开历史倒车,安倍从“皇国史观”出发,为侵略战争翻案。其宣称:对甲级战犯的判决是根据“战胜国的判断裁定的罪名”,而非日本人的定罪;甚至提出“侵略的定义学术上和国际上都没定论,这是国与国的关系从哪个角度来看的不同”。

伊藤博文与安倍晋三都想利用东亚国际秩序处于重要调整的机会,谋求在东亚的霸权。

现今的东亚国际秩序,如同120年前一样,处于重大调整时期。

120年前,以坚船利炮为先锋,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开始摧毁东方的封建壁垒,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趋向解体。日本因其社会结构以及地缘政治地位与中国的区别等原因,率先实行了近代化改革,但却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力图在东亚乃至亚太建立霸权,使东亚在半个多世纪中陷入战乱。

120年后,东亚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而建立的国际秩序基础上,经过将近70年的努力,取得了重大进步。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美国担心中国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打破地区原有平衡,认为“美国的经济与安全利益与从西太平洋和东亚延伸到印度洋地区和南亚的弧形地带有着无法摆脱的联系。我们必须恢复亚太地区的平衡”,决定将其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但由于美国经济困难,2011年规定其国防预算将在10年内削减4870亿美元。今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再次强调了美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变化,要求警惕预算紧缩带来的后果。几乎与此同时,发生了克里米亚公投事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不但受到预算紧缩等因素的限制,还受到美俄以及中东等地区矛盾的牵制。

上述背景下,美国加强了对日本的利用。今年4月的美日《联合声明》,表示要“强化以及现代化日美安全同盟”,“欢迎和支持”安倍政府“审核关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事项”。

安倍力图利用美国的这种需要,摆脱战后国际秩序与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扩张军备,实现右翼复兴。如果当年的伊藤是将中国作为主要侵略对象,企图通过征服中国,达到称霸东亚的目的;那么今天的安倍则是将中国作为主要围堵对象,企图通过遏止中国和平崛起,继续在东亚巩固和扩大其以美日同盟为依托的主导地位。

因此,安倍在其内阁成立当天就表示,要战略性地开展综合性外交,企图通过鼓吹“中国威胁论”,拉拢所谓价值观相同或有某种共同利益的国家,形成对华包围圈。安倍表示:“我构想出一种战略,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的夏威夷组成一个菱形,以保卫从印度洋地区到西太平洋地区的公海”。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指出:“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结为紧密同盟合作包围中国,是安倍晋三提出的大战略的核心。”

为实行此战略,安倍力图获得“集体自卫权”。2003年,自民党宪法调查会提出宪法修正草案,要求在宪法中写明“为保证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可以行使个别自卫权和集团自卫权”。安倍出任自民党总裁和首相后,多次表示要在任内推动自民党修宪草案落实,去年声称,将争取在夏季参院选举中赢得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议席。

安倍的企图受到日本和平力量的强烈反对。为此,安倍不得不变换手法,以行政权凌驾立法权,通过内阁决议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此举严重破坏了宪法的严肃性和议会民主制;打开了日本海外派兵的大门。正因此,在反对安倍修宪的民众示威游行中,最响亮的口号是:“保护宪法”、“不要战争”。

显然,安倍的危险政策,使得反思甲午战争变得更加重要与紧迫。

我们要从当年军事思想陈旧、装备落后等方面总结教训,更要从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的重要性;从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努力形成并坚持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性;从一个政权要有力领导反侵略战争,必需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从立足道义高地,建立包括日本和平力量在内的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等方面,反思甲午战争,应对安倍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挑战。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