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击毙伊藤博文获赞“亚洲第一义侠”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1.23 点击数:10
海峡都市报

【报纸名称】海峡都市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1.23

【版次】第A12版: 天下/焦点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伊藤博文

安重根就义前

N新华 北京日报

随着安重根义士纪念馆本月19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开馆,安重根这位朝鲜半岛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再度走入公众的视野。

1909年的瑟瑟秋风中,日本政坛“常青树”——明治维新后曾四任首相、时任日本枢密院院长的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遇刺身亡。行刺者是韩国人,名叫安重根,时年30岁。枪声震惊了世界。

成功刺杀伊藤博文,为安重根“留得身后功与名”。章太炎赞其为“亚洲第一义侠”。当时身在日本的梁启超,为其作96句长诗《秋风断藤曲》:“流血五步大事毕,狂笑一声山月高。”

一场摄影镜头中的刺杀

1909年10月26日9时,一辆俄国铁道局的“特别专列”缓缓驶入哈尔滨火车站,几千名俄国军警严阵以待,数个国家的领事团和观光团的官员也早就等候在站台处,列队迎候。在场的摄影师架起了机器,他们的任务就是拍摄一部“热烈欢迎”的宣传片,以显示对这列火车上一位乘客的重视。

枪声在欢迎仪式尾声时响起

列车上坐着的是日本政坛元老、时任日本枢密院院长的伊藤博文。

俄国财政部部长戈果甫佐夫专程从莫斯科赶来哈尔滨,并且亲自到站台上迎接。站台上的日本侨民舞动太阳旗大喊“欢迎”,俄国军乐队奏响了乐曲。戈果甫佐夫陪同伊藤博文,共同检阅了在场的俄国军队,然后,伊藤博文折返回身,开始和热情高涨的日本侨民问候致意。摄影机追随着他的身影,欢迎仪式已经接近尾声。

突然,“砰”的一声,日本侨民的队伍中响起了枪声。伴着枪响,一个戴着鸭舌帽、穿着旧西装的青年从前排负责警卫的俄国士兵中冲出,枪口朝着伊藤博文,“砰砰”又是两枪。三声枪响,几乎就是电光火石的一瞬。为营造欢迎的热烈气氛,现场还在燃放着花炮。枪声混杂在花炮声中,很多人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意外事件的发生。摄影机一直没有停。

伊藤死前得知枪手是韩国人

俄国的随军记者、摄影师考布切夫一直让镜头紧紧跟随着伊藤博文。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画面中会突然闯入一位刺客——这样的画面对摄影师而言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尽管现场随即一片混乱,考布切夫还是镇定地把整个事件全部拍摄了下来。这部极具史料价值的新闻纪录片随后在哈尔滨公映,轰动了整个世界。但是仅仅几天后,一个自称来自日本东京印刷局的日本人买走了影片的全部拷贝,这部影片自此销声匿迹。

按照报纸的描述,第一发子弹击中伊藤博文时,他似乎未及察觉,仍举步向前。旋即,第二发子弹再次击中,伊藤扑倒。他身边的人赶上前扶掖。第三发子弹紧随而至。血流不止的伊藤博文,被七手八脚抬上了专列。据说,当时伊藤博文尚有意识,他向身边人问了一句“这是谁打的?”当知道好像是个韩国人干的后,伊藤骂了句“混蛋”,便陷入了昏迷。

不到半个小时,这位日本近代史上的著名政治人物殒命在专列上。

庭审

“如果我有罪,就罪在我是弱国国民”

1909年11月1日,安重根等9名涉案者被押送至旅顺监狱,3日到达旅顺。

日本外务省于12月2日下达了将“安重根处以极刑”的密令,并把旅顺高等法院院长平石召回东京,命令他保证执行。

在1910年2月7日到14日期间,共进行了六次庭审。法院当局背弃允约,拒绝俄国律师米哈伊洛夫、英国律师道格拉斯及“大韩帝国”律师安秉瓒等出庭辩护,只允许日本官方选定的日本律师“辩护”。安重根当时就已经知道,在这个“审判官、检察官、律师、翻译官、旁听者”都是日本人的法庭上,他的任何回应都将如“哑巴讲演、聋子旁听”。

1910年2月14日,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决安重根死刑。虽然给了5日的上诉权,但安重根只说了对死刑判决不服的理由,并没有上诉,他说:“我不怕死,所以不上诉。假如我有罪,就罪在我是个善良而弱小的韩国的国民!”

1910年3月26日上午10时,在旅顺监狱处刑室,安重根被处以绞刑。安重根就义后,安重根的两个弟弟要求日本政府引渡安重根的遗体,按照安重根的遗愿安葬在哈尔滨公园(今兆麟公园)旁。

日本拒绝这一要求,将安重根的遗体秘密埋在旅顺某地。近几年,中、韩、朝人士为寻找安重根的遗骸作了很大努力,但至今没有找到。

一个业余刺客的壮举

安重根出身朝鲜名门顺兴安氏,字应七,得名于他胸腹上的七颗黑痣。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快侵略、吞并朝鲜半岛的步伐。安重根先是通过办学开展爱国文化启蒙运动,后又弃笔从戎,到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身反日义兵运动。

出发前写下绝命诗

1909年1月,安重根来到俄国的下里地区,把曾在义兵队伍中共事的11位战友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断指同盟”。12名韩国爱国者,用匕首将自己左手无名指的第一指节生生砍断。他们将鲜血集中在一个碗中,然后安重根蘸着鲜血,在一面3米长、2米宽的太极旗上,用汉字写下“大韩独立”4个大字。安重根在仪式结束后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诸位等着瞧吧,不出三年,我一定叫伊藤博文这老贼死在我的枪下。”

1909年,获知了伊藤博文的中国之行,安重根当即决定前往中国举事。

但是这位慷慨壮烈、踌躇满志的行刺者,实在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刺客。根据安重根在自传中记录的行刺准备,他似乎是揣着一把手枪就上路了。

安重根所用的武器是一把勃朗宁手枪,那还是他在参加义兵运动时从黑市上购买的。在所有的行刺准备中,最具专业色彩的细节,是安重根将手枪子弹的弹头锉成了十字形。这种不规则的弹头形状,会在子弹打入人体后造成翻滚,从而产生更大的杀伤力。

10月22日晚,安重根获得了伊藤博文到达哈尔滨的时间应该是26日9时左右的信息。想到伊藤博文即将命丧自己枪口之下,安重根当晚用汉文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丈夫处事兮其志大矣,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雄视天下兮何日成业,东风渐寒兮壮士义烈。忿慨一去兮必成目的,鼠窃○○兮岂肯比命。岂度至此兮事势固然,同胞同胞兮速成大业。万岁万岁兮大韩独立,万岁万岁兮大韩同胞!”(○○指伊藤)

距离十步左右开枪

1909年10月26日早晨,安重根检查了勃朗宁F-1900式手枪,将弹头刻成十字花的子弹上膛,上午7时离开金成伯家乘坐马车来到哈尔滨火车站,随日本侨民进入车站候车室。为了迎接伊藤博文,俄国军队加强了哈尔滨站的安保措施。当时的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也通知俄方,对进站的欧洲人和中国人要查看通行证,但是对日本侨民一律放行。当时留着大辫子的中国人和白皮肤、大鼻子的欧洲人很好区别,但韩国人和日本人在俄国士兵眼中却无从分辨,更何况安重根的衣着和发型都俨然是个日本侨民,他没有受到任何怀疑便顺利地进入了候车室。

安重根没有见过伊藤本人,也没看到过他的照片,但是他观察到,俄国人都身着军装,日本人都穿着便服,“一个留着胡须的矮个老人走在最前面,行举手礼”,安重根就此判定“他就是伊藤”。

安重根走进站台,站在俄国仪仗队后面,9时30分,伊藤博文走到俄国仪仗队前,距安重根10步左右时,安重根穿过俄国军人空隙,冲过仪仗队,相距伊藤博文五步左右,拔出手枪对准伊藤博文连发三枪。三发子弹命中伊藤博文的胸部、腹部,伊藤博文扑倒在地。

随后,安重根并无十成把握打中的是伊藤博文无误,于是又对着“一群日本人中走在最前面的身材高大者”,再发三枪,又射伤日本驻哈总领事川上俊彦、满铁理事田中清次郎和秘书官森泰二郎三人后被捕。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