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两次率舰访日的前前后后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2.15 点击数:30
威海晚报

【报纸名称】威海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9.02.1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 王树强 郭世勇 说起清末北洋水师,人们都会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不少人知道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进行黄海大战的事儿,不少人知道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保卫刘公岛的事儿,但很少有人知道丁汝昌曾率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的事儿…… 丁汝昌率水师访日不无炫耀之意 丁汝昌率领北洋水师访日,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是有些偶然的性质。 1886年7月,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到袁世凯的报告,说朝鲜有人谋划联俄防英,而俄国正在觊觎朝鲜元山口外的永兴湾。长期以来,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鲜落入他国,就会危及到自身的安全。 同时,德国生产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巨舰,两年前已经接回中国,列编北洋水师,清朝大员和北洋水师不无洋洋得意之态。 说起 “定远”“镇远”这两艘铁甲巨舰,国人有点洋洋得意,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定远”“镇远”这两艘铁甲巨舰,其吨位之大、铁甲之厚、大炮之先进,在当时的日本是没有的,在中国也是前所未有的,在整个世界上也称得上是先进的。北洋水师只是因为增添了这两艘铁甲巨舰,才被号称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试想一下,国人能不有点洋洋得意么…… 于是,清政府命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借以显示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制止敌国可能的侵略企图。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领 “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之后,又奉命前往海参崴迎接当时参加中俄关于吉林东界勘定谈判的清政府官员吴大。 北洋舰队将吴大送至摩阔崴,留下“超勇”“扬威”2艘军舰在海参崴待命。由于铁甲舰在海上长途航行需要上油、修理,于是“定远”“镇远”“济远”“威远”4艘军舰,奉李鸿章之命,在丁汝昌的率领下前往日本长崎进行大修。 1886年8月1日,北洋舰队到达长崎港。长崎的民众对欧美的军舰早已司空见惯,但对来自中国的铁甲巨舰还是首次目睹,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他们望着龙旗高扬、威风凛凛的巨舰,市民中不时地夹杂着惊叹、羡慕、嫉妒等复杂的情绪…… 此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8月13日,中国水兵上岸购物,个别水兵却跑到妓院嫖娼,与当地警察发生了冲突,造成1名日本警察受重伤,1名中国水兵受轻伤。 当时,日本的《长崎快报》报道说:“有一群带有醉意的水兵前往长崎一家妓馆寻乐,因为发生纠纷,馆主前往警察局报告,一日本警察赶至,将事态顺利平息。但由于中国水兵不服,不久有6人前往警察局论理,非常激动,大吵大闹,引起冲突,日本警察1人被刺伤,而肇事的水兵也被拘捕,其他水兵则皆逃逸。” (下转B2版) (上接B1版) 英国驻长崎领事在一份报告中则称:“有一中国水兵与妓馆的仆人在街上争吵,警察前来干预,水兵遂将之刺伤,但那水兵也受了轻伤。” 此事传至中国国内,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争杀肇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但李鸿章又认为:“兵弁登岸为狭邪游生事,亦系恒情。即为统将约束不严,尚非不可当之重咎,自不必过为急饰也。”“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贪慕功名,自然就我绳尺”,李鸿章对水兵的违纪行为表现出一种宽容。 在李鸿章看来,嫖妓引起的冲突,只能算是小事。然而,事态很快就扩大了,竟酿成一场被后人称作 “长崎事件”的骚乱…… 8月15日,北洋舰队放假,数百名水兵上街观光。鉴于前日的冲突,丁汝昌严饬水兵不得带械滋事。但是,北洋舰队的水兵们却在广马场租界和华侨居住区一带,遭到了日本警察有预谋的袭击。 数百名日本警察,将许多街道两头卡死,围住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惨无人道地挥刀砍杀。日本市民在警察当局的煽动下,也从楼上往下浇开水、投石块,甚至拿着刀棍参与殴杀中国水兵。中国水兵一则猝不及防,二则手无寸铁,三则分散各街,难与人熟地熟的日本警察抗衡,结果吃了大亏:被打死5名、重伤6名、轻伤38名、失踪5名…… “长崎事件”发生后,中日双方通过外交和司法途径,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谈判。开始时,日方态度强硬,中方也不甘示弱,中方谈判者甚至有人提出“撤使绝交、以兵相胁”的主张。 谈判最后延至第二年的2月,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中日双方彼此让步,达成协议,称这次冲突是语言不通、彼此误会造成的,不追究责任和是非,对死伤者各给抚恤:军官、警官每人的抚恤金为6000元,水兵、警察每人的抚恤金为4500元,水兵因伤致残者每人2500元。以此核算,日方付抚恤金52500元,中方付抚恤金15500元。此外,长崎医院的2700元医疗救护费,由日方支付。 “长崎事件”得以和平了结,李鸿章深信:“长崎事件”错在日本,是日本小题大做。“长崎之哄,发端甚微。初因小争,而倭遂潜谋报复,我兵不备,致陷机牙。观其未晚闭市,海岸藏艇,巡捕带刀,皆非向日所有,谓为挟嫌寻衅,彼复何辞?”是非曲直显然,中国“断无不坚持到底之理”,而“日人自知理短,断不敢再生事端,贻人口实”。 纵观上述,李鸿章对“长崎事件”的起因、性质、结果的分析,是不无道理的,但对“长崎事件”的影响的分析,认为 “日人自知理短,断不敢再生事端,贻人口实”,是不符合实际的,这显然低估了日本的政治目的和军事野心。下面的事实将证明这一点…… 丁汝昌访日刺激了日本扩军备战 “长崎事件”虽然得以和平了结,但日本当局却利用这一事件,大力煽动反华、仇华、排华情绪,大力煽动军国主义思想,疯狂进行扩军备战…… 丁汝昌率北洋舰队访问日本的第二年的3月,日本天皇就下令从内库拨出30万元作为海防补助费,那可是日本天皇的“私房钱”呀!日本天皇的这一举动,深深“感动”了日本的贵族和富豪,也纷纷为扩建海军而捐款,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捐款达103.8万元…… 由于中国“定远”舰的访日,日本海军看到“定远”舰的高大和威武,就由此出现一句流行语式样的誓言:“一定要打败‘定远’舰!”…… 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蛊惑下,甚至连天真、幼稚的儿童,也开始玩起打击中国军舰的游戏:他们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成中国舰队,另一组扮成日本舰队,对中国的“定远”和“镇远”舰进行围追堵截,一定要置“定远”和“镇远”舰死亡而后快…… 可是,中国的皇帝、太后和政府的大员们,对这些似乎充耳不闻。 1891年,日本邀请北洋舰队正式访日。日本邀请北洋舰队访日的真实目的和意图是什么呢?是和平友好的军事交流吗?不是!! 在上次访问之后和这次访问之前的1888年和1890年,日本曾进行了两次海军的大扩张,共购买和建造了千代田号(2439吨)、吉野号(4160吨)、秋津洲号 (3172吨)3艘巡洋舰和八重山号(1584吨)通报舰。其中,吉野号巡洋舰是从英国购买的,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舰。 日本海军经过两次大扩张,如果再继续大扩张,急需国内的舆论支持。寻求国内的舆论支持,正是这次日本邀请北洋舰队访日的真实目的和意图,同时也包括对中国海军作战能力的摸底。 李鸿章并不了解日本邀请北洋舰队访日的真实目的和意图,反而洋洋得意、妄自尊大,认为这是日本友好的表示。在李鸿章亲自安排下,1891年4月21日,北洋舰队在完成了给俄国太子护航的任务之后,稍稍做了休整,便应日本邀请,于6月26日由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精华——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6艘军舰,从威海卫港湾出发,编队正式访问日本。 由于李鸿章对日本邀请北洋舰队访问的真实目的和意图的一无所知,因而对访问未提其它要求,他只是在舰队出发之前,电令丁汝昌对部下要严加管束,防止类似“长崎事件”的再次发生…… 丁汝昌再次访日后北洋海军落伍 1891年6月28日,北洋水师到达日本马关,7月1日抵达神户,7月5日抵达横滨港。 按照国际惯例,北洋舰队随着旗舰“定远”发出的旗号,变换队形驶进港口,“定远”舰鸣21响礼炮,向日本海军致礼。日本海军方面负责接待的“高千岁”舰,也鸣21响礼炮作答。当时停泊在港中的英、美军舰,也鸣13响礼炮,向北洋舰队致敬。一时间,礼炮轰鸣,此起彼伏。 7月8日,东京《朝日新闻》以“清国水兵现象”为题,报道了观看北洋舰队的感受:“登上军舰,首先令人注目的是舰队的情景。以前来的时候,甲板上放着关羽的像,乱七八糟的供香,其味难闻至极。甲板上散乱着吃剩的食物,水兵语言不整,不绝于耳。而今,不整齐的现象已荡然全无。关羽的像已撤去,烧香的味道也无影无踪,军纪大为改观。水兵的体格,也一望而知其强壮武勇。唯有服装还保留着支那的风格,稍稍有点异样之感。军官依然穿着绸缎的支那服装,只是袖口像洋人一样饰有金色条纹。裤子不见裤缝,裤脚处露出缝线,看上去不见精神。尤其是水兵的服装,穿着浅蓝色的斜纹布装,几乎无异于普通的支那人。只是在草帽和上衣上缝有舰名,才看出他是一个水兵。” 日本方面,对清政府北洋舰队的到来,竭尽礼仪之能事。所到之处,或礼炮致礼,或夹道迎接,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得“礼意其隆”,希图以此表达对华的亲善之意。7月9日,日本方面还特意安排天皇在东京接见了丁汝昌和北洋各舰管带,礼仪非常隆重。7月10日,日本外相夏本武扬在东京小石川的后花园举办游园会,招待北洋舰队将领。日本海军方面,也以招待会的形式,招待北洋官兵。特别是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专门举行了欢迎宴会,招待中国海军将领。 北洋海军代表清政府,也表现出礼仪之邦的风范,做了必要的答谢,并对两国日增之友谊感到十分“欣慰”。7月16日,丁汝昌在泊于横滨港内的旗舰“定远”号上举行了招待会,邀请包括国会议员和记者在内的各界人士出席,在礼貌地答谢日方接待的同时,再次向日本人炫耀了铁甲巨舰的威容。 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水师,在横滨停留了约两个星期后,前往长崎访问,8月4日离开日本回国,8月11日返威海卫港。至此,历时40余天的访日计划全部完成。 丁汝昌的这次访日,对日本又是一次很大的刺激。日本朝野人士参观完日本尚无的7000吨级“定远”“镇远”巨舰后,普遍感到羞愧。这两艘军舰的吨位之大、铁甲之厚、炮火之猛,极大地震慑了日本人,诱发了日本国内的惊恐情绪。 曾经登上“定远”舰参观的日本法制局长宫尾崎三郎,事后记述道:“定远号放出小艇迎接,丁(汝昌)、李(经方)两人在舰门迎接来宾,一一握手,随即由向导带领巡视舰内上下各室。巨炮4门,直径1尺,长25尺,当时我国所未有……舰内清洁,不亚于欧洲。 中午12时进午餐,下午1时半离舰辞别。此时,鸣礼炮21响送行登陆。同行观舰者数人,回京火车途中谈论,谓中国毕竟已成大国,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面。反观我国,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级之巡洋舰,无法与彼相比。同行观舰者皆卷舌而惊恐不安。” 日本舆论界,也在极力渲染日本国内 “对强大的中国舰队的威力感到恐怖”的社会心态。如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感叹道:“舰体巨大,机器完备,士兵熟练,值得一观之处颇多。” 在丁汝昌访日的整个过程中,中日双方都表示了极大的 “热情”、“友好”和“亲善”。但是,在这种“热情”、“友好”和“亲善”的背后,两国却在做着不同的事情: 就在日本天皇接见北洋海军将领的前一天,松方内阁提出了5860万元的海军支出方案,计划9年内建造1万吨级铁甲舰4艘和巡洋舰4艘,获得了国会的通过。该计划在天皇的裁决下,很快得以实施。日本在其后6年中,从内帑中每年拨出30万日元,并从文武官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作为造舰费缴纳国库。 可是,在这相同的时段里,中国的皇帝、太后、朝廷大员却做了些什么呢?中国的皇帝在拉帮结派、培植自己的亲信,中国的太后在耍弄权术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忙着自己的 “寿诞”,中国的朝廷大员在寻找靠山、搜刮民膏、享清闲福…… 其实,就在丁汝昌第二次访日的时候,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就看到了日本海军咄咄逼人的气势,向朝廷力陈中国海军不如日本海军完善,添船加炮刻不容缓。 然而,北洋海军却迎来了当头一棒——清政府户部以经费不足为由压缩海军经费,两年内禁止北洋水师购买外洋舰只和枪炮,甚至连补充装备的费用都不拨给。至于经费短缺的原因,有不少资料说被“老佛爷”拿去修“三海”和为自己庆寿去了。不管情况具体如何,从北洋海军成军到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基本上再没有增添舰船和枪炮,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中日两国之间是多么大的反差呀! 到甲午战争前夕的1893年,日本已经拥有各类军舰55艘,所储备的弹药也超过了打一次侵华战争所需要的数量。日本的海军力量,超过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在日本人面前,不容置疑地落伍了。这被此后的甲午战争无情地所证明……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