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出任北洋提督内情及后事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03.05 点击数:10
巢湖日报

【报纸名称】巢湖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9.03.05

【版次】第3版(专 刊)

【入库时间】20110110

【全文】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意义上的海军舰队人称北洋水师,其领军人物即庐江县人丁汝昌(1836-1895)。由于他在甲午中日海战中表现突出、作战顽强,视死如归战死于威海卫战役,成为民族英雄,受到历史和世人的尊敬。作为以身殉国、壮志未酬的志士仁人,丁汝昌的悲剧结局当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不幸,同时宣告腐朽没落、积弱积贫的晚清政府软弱和无能。

北洋水师于1888年12月7日正式宣告成立,同时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这是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计有大小舰艇40多艘,总排水量四万多吨,且具海军先进装备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威震一时。北洋水师成军,实乃李鸿章力主“海防”之策奏效,清政府以日本作为重点防御对象加快海军建设,故而先行创设北洋水师。其实当年还有沈葆祯(林则徐女婿)苦心经营的南洋水师。因此,创设水师的战略性考虑不容置疑。然鲜为人知,北洋水师创建之初,丁汝昌并未出任掌有实权的水师督操,该职先由洋务派人物、道员许景澄(钤身)担任。这是有缘故的,一向倡导“以夷制夷”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费尽心机组建成军事近代化的北洋水师;当然看好水师最高指挥官系洋务派官员莫属;在这个大背景下,许景澄出身名门又是洋务派道员,符合李鸿章的初衷。只是,后来情况发生微妙变化,比如说许景澄为人处事颇遭非议,他参与《烟台条约》签订曾被怀疑向洋人泄密,他还带着妓女招摇过市放浪形骸;虽精通洋务却无所作为,难当重任。最让李鸿章愤怒的是,他一次随船出海演练,不巧潮水过浅不能入港,许景澄竟率领其他船只扬长而去,目中无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上述现象迫使李鸿章改弦易辙作出“易帅”决定。正当李鸿章苦苦思索让谁担任北洋水师提督要职时,他所熟悉的一位安徽部下突然前来拜访,此人就是丁汝昌。此时太平天国刚刚结束,丁汝昌由参加太平军继而转入湘军、淮军作战经年晋升为骑兵总兵,朝廷欲将他派住甘肃左宗棠部任职。丁汝昌不想前往荒凉的西部,特意看望李鸿章,希望能为自己找条更好的出路。丁汝昌一向善战,李鸿章早有所闻:他又是重感情重乡谊的合肥人,顿时看中了这位言语不多、颇有心机的同乡旧部,决定留在北洋水师听候调遣。此举既事关全局也关系到李鸿章个人利益,因为组建北洋水师是他晚年重要的军事部署,同时彰显了洋务派“实力”,提督一职何去何从非同小可。经反复考虑和左右权衡,他将丁汝昌和许景澄仔细比较,觉得丁汝昌更加内向、中庸,十分适合担任北洋提督职务。至关紧要的是,丁汝昌忠心耿耿;李鸿章采纳了好友张佩纶的建议,弃许挺丁,最终把北洋水师提督的人选锁定在丁汝昌身上。因为选择了丁汝昌等于选择了李鸿章直接地控制北洋水师,使它和淮军一样成为政治上的筹码,当属李鸿章的老谋深算。所以,北洋水师正式组建成军,李鸿章奏请朝廷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丁汝昌不辱使命,终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以身殉职名扬天下。丁汝昌无愧民族英雄称号,他从容就义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1894年的黄海中日大海战,尤其是威海卫(刘公岛)战役,丁汝昌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给他原本复杂多变的人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虽败犹荣,虽死犹生!只是,使人匪思的是,丁汝昌死后一度受到不公正待遇。他成了战败的替罪羊,由于清政府内部清流派和顽固党人的交相攻击,光绪下令“籍没家产”、不许下葬。1895年春,当丁汝昌的遗体和灵柩静悄悄地从烟台运回他生前移居的巢县高林镇郎中村时,他最宠爱也最贤淑的魏夫人见此凄凉惨状哭倒在地,吞金殉夫,两人被草草收尸。直至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以“力竭捐躯、情节可怜”启奏朝廷,准允开复丁汝昌原衔,平反昭雪,这已是丁汝昌吞食鸦片英勇就义十几年以后的事了。嗣后,丁汝昌后裔将丁汝昌以及魏夫人灵柩重新安葬于无为严桥小鸡山的山冈上(今石涧镇内),且于先期葬于此地的钱夫人、许夫人坟墓相毗邻。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