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专家陈铁健回忆自己早期学术引路人洋务运动与老师李时岳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7.21 点击数:80
新京报

【报纸名称】新京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7.21

【版次】第C12版(书评周刊·人物)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书香人多姿》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4月版

定价:25.00元

陈铁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祖籍浙江绍兴。1934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1955年,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学习。1962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师从李新先生攻革命史。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著作有《从书生到领袖——瞿秋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等。

李时岳(1928年10月-1996年4月5日),福建长汀人,著名近代史专家。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代史专业。历任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副主任,汕头大学副校长兼历史系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主要著作有:《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等。

前不久,党史研究专家陈铁健先生的随笔集《书香人多姿》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提到,他最早的历史老师李时岳,对于自己学术之旅的开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记者采访了陈铁健,请他回忆了自己和老师从游、交往的经历。

第一印象让人耳目一新的李时岳

1955年,陈铁健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实际上只读了三年,第四年时,中国科学院吉林省的分院历史所建立,就让陈铁健等10个同学提前一年毕业,调入了历史所。就读吉大的几年里,有几个教师,陈铁健是印象尤其深刻。

在教古代史的教师中,陈铁健印象最深刻的是乌廷玉,他研究中国土地制度,一直到八九十年代还在发表文章。中国近代史的教师有两个,一个是刘耀,他从1840年讲到太平天国,他是从社科院近代史所进修回去给学生们讲课,所以总是讲“范老(范文澜)怎么讲,谁怎么讲”,没有自己的观点,大家听着比较沉闷。太平天国之后的内容,由另一个老师讲,就是李时岳。

李时岳是南京大学毕业的,福建人。他讲课有自己的思想,不盲从当时流行的观点,比如说,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他是肯定的。在那时候,这就是一种异端了。他说,要把李鸿章和洋务运动,放在当时世界和国内的大环境里来看,那是中国走向进步的开端,现代化的一个尝试。在那种国际国内的环境下,李鸿章只能那样做——换了别人也可能就那样做。李时岳还说,在那种三千年历史大变局之下,谁也没有办法来改变当时那种现状。所以,李鸿章尽其所能提倡洋务运动,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李时岳的这些观点,让陈铁健耳目一新。始料未及的是,他后来居然会批判这位自己喜爱的老师。

师生交锋一场围绕李鸿章的批判会

1958年“大跃进”,教育界也兴起了高校教育大革命。1958年8月12日,毛泽东在视察天津大学时指出,高等学校应抓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根据这一宗旨,国务院9月19日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从1958年开始到1960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以违背教育规律的疯狂速度增长,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各个大学都开始了改造。

高教教育大革命的主张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批判旧的教育体制,批判旧的教材,编写新的教材。李时岳就成了首当其冲的被批判对象。陈铁健所在的年级有60人,作为支部书记,他根据党委的意思,和几乎是整个年级的同学一起,批判李时岳对李鸿章、对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所持有的“错误观点”。

在一个大教室里,他们组织了由学生会主持的大批判会议。几乎是整个系的师生都参加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上台发言,每个人分工批判李时岳不同的观点。当时,陈铁健主要还是讲到了李鸿章的问题,他说,我们一直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媚外的卖国贼,李先生所说他的进步性,显然和我们的观点是相对抗的,因此就是一种唯心主义,然后上纲上线。

按照会议议程,学生批判完毕以后,李时岳最后要做答复。他说,历史研究要看事实,要看各种当时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制约,这才是唯物主义。你们不能把历史上的所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一锅煮,都当成非黑即白,要客观分析。李鸿章有他的不足,甚至反动的地方,甚至可能有媚外、卖国的行为。但是,在某一个时段,某一个事情上,他是正确的,也是符合社会和世界发展潮流的。因此,我们不能对历史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散会以后,李时岳扬着头走了。“人家就没把这种乱批当回事,”陈铁健说。

衣钵传承历史不能政治标签化

1962年春天,陈铁健调到了北京。当时,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黎澍组织了一个班子编史学概论,他把很多高校历史系的一些优秀老师请来了,比如云南的谢本书,吉林大学的李时岳,包括北京的一些学者,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宁可等。李时岳先生有时候进城,陈铁健和李义斌两个人就住在东厂部东一号,原黎元洪大德堂东山八角厅里。他们把桌子一并,就谈起往事了。陈铁健对当时的情形进行了反思:“我们那时完全是滥批一通,编出教材也是没有用的,非常的极端,根本就站不住脚。当时实际是把无知当成正确,就知道一点教条,然后就来批判老师,真是一个笑话。”李时岳对陈铁健说,你们当时讲话,发言批判的人,我都很看重你们。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我理解你们。

后来,李时岳就调到汕头大学做副校长,途经北京时曾邀陈铁健同去,成立一个孙中山研究室,陈铁健因故未能成行。李时岳在汕头大学也不甚如意,又调到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最后他在那里去世。

李时岳一直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1963年在上海开资产阶级学术讨论会,专门讨论资产阶级问题,会上争得很激烈。关于洋务运动,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争论得很厉害。一派是以刘大年、张海鹏以及一些退休的老先生为主,坚持认为洋务运动是要否定的,洋务运动的反动性是主要的。另外一批,李时岳,胡滨等人,认为洋务运动应该肯定。

陈铁健说,“李时岳先生主张,对历史要有怀疑的态度,不要跟风,要先弄清事实,不要用政治标签去套历史,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对我的影响很大。”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张弘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