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73)——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3.17 点击数:1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3.17

【版次】第06版(文娱)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以夷制夷”

消息传到国内,举国哗然,反对浪潮席卷各地。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广东举人康有为,忿然而起,连夜起草万言书,他联合在京城的18省举人千余人签名,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批准不批准《马关条约》也成了朝廷内部争论的焦点。光绪皇帝抱着一线希望,指令总理衙门大臣奕劻和军机大臣们求见慈禧。慈禧传下懿旨,说她感冒了,一切按皇帝旨意办。这位60岁仍把持朝政不撒手的老太婆,其实是主张批准《马关条约》的,她不明说,怕留下千古骂名,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了光绪皇帝。光绪征询恭亲王的意见,恭亲王偏向“和”为贵。主和派占了上风,逼着光绪皇帝麻利地批准《马关条约》,以防生变。最后,光绪皇帝洒泪顿足地批准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与大陆根脉相连的澎湖、台湾同胞,他们不像清政府那么窝囊无能,奋力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割占。在丘逢甲、林朝栋、陈季同等著名志士的组织领导下,台湾各界坚决不承认《马关条约》,随即组成义军,誓死抵抗日本入侵。日本侵台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三万两千多人。英勇的台湾同胞让侵略者见识了什么叫做同仇敌忾和坚强不屈,这是骄横的日本侵略者做梦都没想到的。

李鸿章回到北京,一时间成为举国唾骂的卖国贼,朝廷斥责他办事不力,文武官员骂他丧权辱国,国人皆曰可杀。清朝统治者的替罪羊他是当定了,遂被朝廷革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要职,光保留了文华殿大学士的虚衔,政治生涯一落千丈。清王朝正在为割让辽东伤痛不已的时候,俄国政府联合德国、法国反对日本永久占据辽东半岛,如不照办,将对日采取军事行动,切断日本占领军与本土之间的交通。俄、德、法三国公使向日本政府递交照会,让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占有。

原先的旁观者,一眨眼变成拔闯者,究竟因何为何?“三国还辽”事件,其中存在着李鸿章鼓捣的原因。日本占着辽东半岛,还要割走它,李鸿章情知这是万万不可的事。果真辽东一带被敌人永久占有,岂不是被人占了祖坟?在马关谈和的过程中,伊藤博文拿出割让辽东、澎湖、台湾的具体条款时,李鸿章向国内发电报,密嘱把此消息透露给俄国和法国公使。这一手是他的“以夷制夷”之策。果然,《马关条约》一签订,俄国首先站出来强烈反对。

并非李鸿章的“以夷制夷”之策多么高明,深层的原因是列强瓜分在华利益受到侵害。俄国人早就觊觎朝鲜和中国东北,为此费了不少心思,岂能容日本先把它抢了去。于是便头一个跳出来,摆出一副公正面孔吓唬日本人。这就像一群强盗分赃抢来的食物,日本人分多了,别的列强分少了,眼红了,动起手来了,完全是狗咬狗,绝非为中国争面子。

日本人软的欺负硬的怕,欺负清朝行,惹不起西方列强,何况俄、德、法三国联合一块干涉,只好忍住心疼,乖乖地吐出辽东半岛,要追加三千万赔款。清朝多赔了三千万。几年后,辽东的主权轻易落入俄国之手。从甲午战争开始至《马关条约》的签订,巨大的战争赔款压垮了清政府的财政,不得不大举外债,进而造成财政、经济的走入绝境。

作为战败国,清王朝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赔偿日本军费两万万两。按照《马关条约》第四款规定:中国将两万万两库银分8次交清。第一次赔款交清后,其余未付之款按年加5%的利息。三国干涉还辽后,又向日本多赔了三千万两。另外,还有付日本在威海卫驻军费用每年50万两。日本得了这笔大便宜,经过发展扩张,成为经济和军事大国。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