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10)——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1.14 点击数:1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1.14

【版次】第06版(文娱)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10.可悲的下场

律劳卑急火火地去停靠在广州湾的“伊莫金”号司令布莱克伍德船长那儿搬救兵,联合“安德罗马奇号”和“路易莎号”等三艘武装快速帆船,入侵广州,给卢总督一点颜色瞧瞧。英国兵船闻讯,开足马力向虎门开过来。9月初,战争仿佛是堆积已久的火药,只需有人往上面丢根火柴,顷刻之间就会爆炸。律劳卑决计要点燃这把火,一是出自他的傲慢,二是发泄他内心积蓄的怒火。历史上称作的“虎门战役”已不可避免。

卢总督早有防备,清朝军队严阵以待,他们驻扎在虎门炮台,炮台上有60门大炮。英国三艘武装战船张帆劈浪,快速突破虎门堡垒。炮台上的清朝守军对入侵者的耀武扬威恨得咬牙切齿,军官的令旗一下,炮手们拉动牵绳,出膛的炮弹仿佛雨点般飞向敌船。只可惜我们的土炮很泄气、很不中用,瞄不准、打不准,真如英国人讥讽的那样,宛如朵朵烟花在空中绽放,徒劳地激起大海中一个个冲天浪柱,根本挨不着敌船的边。“路易莎号”船长查尔斯·义律看透清军大炮的无能,竟大模大样地弄个椅子坐到甲板上,饶有兴味地欣赏这场特殊的“焰火表演”。敌船的反击就不这么客气了,他们从船上发炮,不费吹灰之力,几乎将虎门炮台所有的大炮摧毁。

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我们的大炮不行,被敌人毁了。我们还有人,有血肉,有不怕死的气概。清军同仇敌忾,广州巡抚率领士兵把十几条驳船装满石块堵在虎门出口,又用一条铁链锁住两岸。数百只堆满火药的木筏子横陈江面,后边是一列站满士兵的战船守住虎门口。纵然,英国人靠先进的大炮和快船冲进虎门,那就叫你有来无回,跟我们的士兵来个同归于尽。英国人真没想到大清军队会来这一手,铁链、驳船和装着火药的木筏子以及士兵的血肉,俨如一道火与肉的屏障堵截了他们的后路。他们同广州城里的律劳卑先生的命运相似——如笼中的老鼠,顾头顾不了尾。

困在广州城的律劳卑,在给卢坤总督写信时仍然强词夺理、气势汹汹,殊不知他们的船已成瓮中之鳖。卢总督以同样的态度下达训令给公行,实际上是作为对律劳卑的答复:英国固然可以派人来替代从前的大班,中国有权继续执行洋商的禀帖必须由公行转呈的老规矩。中国官员遵守祖法,不与洋人来往,除非接待“贡使”或礼貌上和典礼上的访问。英国政府没有事先将任命律劳卑的事情正式通知中国政府,律劳卑贸然来到广州,要同总督通信、约期会面,甚至不容总督等候奏请皇帝,便公然调兵、调兵船,携带武器闯入中国领土,向中国炮台开炮,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卢坤大人和律劳卑先生的互不相让,急坏了夹缝中的公行。他们比双方当事人还清楚,一任局势再闹腾下去,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他们的下场将惨不忍睹。公行的人不敢怠慢,苦劝律劳卑让步。律劳卑已经撑不下去了,连日来的“封舱”,食不果腹,身体每况愈下,律劳卑发起了高烧,后来发展成该死的疟疾。卢总督得理不饶人,他答应律劳卑可以离开广州,但有条件:不能乘坐英国船离开,必须坐中国船,由中国士兵“押送”离开。即便如此屈辱的条件,律劳卑也不得不顺从。阳历9月下旬的一天,英国兵船撤离虎门,紧接着律劳卑在两岸一片锣鼓喧天和鞭炮齐鸣声中,拖着病恹恹的身子走了。长达数日的颠簸行程后,律劳卑终于到达澳门,在疾病和懊恼的折磨中,律劳卑含恨而亡。9月29日,大获全胜的卢总督宣布开舱,恢复对外国商馆的供应,恢复中英贸易。

律劳卑事件并非就此风平浪息,只是时机未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他们像虎狼一样扑来,将大清帝国的傲慢与尊严撕咬得支离破碎。

3 0
相关文章